釋義
對死亡無所畏懼,把死看做像回到家中一樣。形容為了某種理想或正義事業,不惜犧牲生命。
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字仲,潁上人,春秋初期政治家。春秋初期,公任命當時的大夫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婉言謝辭了,卻舉薦管仲。齊桓公問管仲治理政治、複興國家的方針大略。管仲答複齊桓公說:“開墾大量的土地,擴大城鎮的規模,發展生產,利用土地創造盡可能多的財富,我不如寧越,請派他去做管理經濟的官;審時度勢,說話有分寸,舉止得體,禮儀嫻熟,我不如隰朋,請派隰朋去管理外交;不辭辛勞,不惜個人生命,不計較個人富貴名利,忠誠耿直,敢冒犯進諫,我不如東郭牙,請派他做主管監察的大臣;整肅軍隊,打仗英勇,戰鼓一鳴,全軍將士毫不畏懼,一致英勇挺進,把死看成回家一樣,我不如王子城父,請派他去管理軍隊;斷案英明,不殺無辜的人,不冤枉無罪的人,我不如弦章,請派他管理司法。你如果想治國強兵,有這五個人就足夠了,若你還想稱霸的話,那麼,還有我管仲在這裏。”齊桓公聽了管仲的話,覺得很有道理,連連稱讚管仲,任他做宰相,並依照管仲的意見,分派了這五個人的官職,讓他們接受管仲的統一領導。這五個人果然在自己的職位上都幹得很好。在管仲的輔佐下,十年以後,齊國漸漸地強大了起來,成了諸侯國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