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在笑容裏藏著尖刀。比喻表麵和善,內心陰險毒辣。

唐朝有個名叫李義府的人,出身寒族,但潛心讀書,關心時政。唐太宗時,他在科舉考試中因對策(對答皇帝有關政治、經義方麵的策問)良好而被朝廷錄用,當了一個小官。

唐高宗繼位後,擅長奉承拍馬屁的李義府升了官。過了幾年,高宗想把武則天立為皇後,李義府百般支持,博得了高宗的歡心,很快升任右丞相,成為掌握朝政大權的高級官員。

李義府表麵上待人和藹謙恭,臉上總是帶著微笑,但心底裏卻褊狹陰險,冒犯過他或不順從他的人,都會遭到他的迫害。為此,大家在背後給他一個外號:“笑中刀”。

有一次,李義府聽說大理寺(當時的最高司法機構)的監獄裏關著一個犯死罪的女囚,長得非常美,便想霸占她。他目無國法,指使獄吏畢正義私下放了她,然後把她弄到手。事情被發覺後,主管大理寺的官員向高宗奏告。畢正義畏罪自殺。李義府以為死無對證,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當時掌管監察的官員王義方了解內情後,向高宗奏告此案的主謀是李義府,要求朝廷對他嚴加懲處。但是,高宗加以偏袒,不僅不拿李義府問罪,反而將王義方貶到外地去做小官。事後,李義府還恬不知恥,皮笑肉不笑地諷刺了王義方。

在這之後,李義府枉法的膽子越來越大。一天,他在宮中看到一份任職名單,便默記在心。回家後,就指使兒子找名單上的一個人,向他透露了這件事,並乘機索取了一大筆錢。這件事不久被揭發出來,高宗終於認清了這個一貫奉承拍馬屁、表麵和善,內心陰險毒辣的家夥的真麵目。將他父子流放到巂州(今四川境內)去。後來天下大赦,也不準他返回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