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做作家真是做繭自縛啊!可像她這樣害怕孤獨的孩子除了做作家還能做什麼?作家是那種以假想世界來安慰真實人生的魔術師,俗話就叫人類靈魂工程師。至於是何種假想世界,作家們各取所需,讀者們也各取所需。這孩子的孤獨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她周圍的人全都對孤獨習以為常,坦然接受,獨有她惴惴不安。很小的一點事情都會激發起她的深深的孤獨感,比如某家的祭祖儀式,過年時人們的走親戚,等等。而當她忽然看見虛構的武器直指她自己,她好像被利刃的光芒照亮了一般,她陡地明白,消除她孤獨的日子來臨了。她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之後便平靜了下來。如最先所說,她以坐標的方法歸納成縱和橫兩個空間,讓虛構在此相離又相交的兩維之中展開。我以交叉的形式輪番敘述這兩個虛構世界。我虛構我的曆史,將此視作我的縱向關係,這是一種生命性質的關係,是一個浩瀚的工程。我驟然間來到躍馬橫戈的古代漠北,英雄氣十足。為使血緣傳遞至我,我小心翼翼又大膽妄為地越朝越代,九死而一生。我還虛構我的社會,將此視作我的橫向關係,這則是一種人生性質的關係,也是個傷腦筋的工程。我還是采取這城市教給我的歸納的方式,將社會關係歸為幾種。這關係有時很不好分,它錯綜複雜,盤根交節。我希望這兩類關係放在一起有一種美麗的形式,後來我設計那縱向的關係如一棵樹,那橫向的關係如周圍的水波,一圈一圈蕩漾開來。這是一幅田園風景,我們這城市已很少見了。我在虛構的時候往往有一種奇妙的逆反心理,越是抽象的虛構,我越是要求有具體的景觀作基礎。我想這是一個辯證的道理,就像是樹的根紮得越深,樹身就越長得高,並且枝繁葉茂。還像是風箏的線拉得越牢,風箏就飛得越高。我想這裏是一種反作用力,具體對抽象的作用大約就在此。此外,我還設想,當具體與抽象各自走向極端時,中間的幅度便也張開了。因此,我在虛構這縱橫兩個世界時,我努力要做的,就是尋找現實的依據。我一頭紮進故紙堆裏,翻看二十五史,從中尋找蛛絲馬跡。我還留心於現實的細節,將此細節一絲不苟地寫在我的虛構中。我甚至以推理和考古的方式去進行虛構,懸念迭起連自己都被吸引住了。這虛構活動確實令我愉快,它耗盡了我的精神和情感,在三百多個日日夜夜之中,我陡地發現這兩維空間已像大壩似的合龍了。這一天是溫柔而激動地到來,現在剩下的事情,就是為它起名了。
我最早想叫它為“上海故事”,這是個具有通俗意味的名稱。取“上海”這兩個字,是因為它是個真實的城市,是我拿來作背景的地名,但我其實賦予它抽象的廣闊含義。“故事”這詞既包括有真實的意思,也包括有虛擬的意思。這名字跟隨了我一直走到中途,我覺得它有一股俗世的味道,它容易使人墮入具體化的陷阱,於是我放棄了它。我又以“茹家漊”這地方來命名它,我把希望寄托在“茹家漊”上。它一是實有其地,符合我具體化的要求,二是它是根源的象征,可對我的虛構作一個涵概。但我很快發現,它隻能擔負我虛構縱向關係的涵概任務,於虛構橫向關係無關。後來,我就想以“詩”這字來起名,比如《教育詩》那樣的,這名字我一直很喜歡,總想著將來自己也要這麼來一次。什麼詩呢?我想不出類似《教育詩》裏“教育”這個具有概括力的名詞,好來綴上“詩”這個字。我能以什麼詞來概括這東西呢?我想到“尋根”二字,可“尋根”這詞令人能想起的也隻是縱向的世界,雖然橫向的世界其實於我們人生也具有“根”的意義,但它畢竟有著狹義的表象。虛構橫向世界當以什麼字來命名?“合圍”這兩個字嗎?後來我想還是簡而言之,美其名曰“創造世界”。有個朋友卻說,幹脆叫“創世記”得了。“創世記”聽起來就像是“創世紀”,叫人想起《聖經》和《聖經》裏的上帝。而我是個沒有宗教無根的遊子。最後我認定,幹脆將我創造這紙上世界的方法,也就是所謂“創世”的方法公之於眾,那就是《紀實與虛構》。有了名字,一個降生才變成真實的存在。現在,誰也無法取消和否認它了,這是多麼歡欣鼓舞的一刻啊!
這孩子做作家真是做繭自縛啊!可像她這樣害怕孤獨的孩子除了做作家還能做什麼?作家是那種以假想世界來安慰真實人生的魔術師,俗話就叫人類靈魂工程師。至於是何種假想世界,作家們各取所需,讀者們也各取所需。這孩子的孤獨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她周圍的人全都對孤獨習以為常,坦然接受,獨有她惴惴不安。很小的一點事情都會激發起她的深深的孤獨感,比如某家的祭祖儀式,過年時人們的走親戚,等等。而當她忽然看見虛構的武器直指她自己,她好像被利刃的光芒照亮了一般,她陡地明白,消除她孤獨的日子來臨了。她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之後便平靜了下來。如最先所說,她以坐標的方法歸納成縱和橫兩個空間,讓虛構在此相離又相交的兩維之中展開。我以交叉的形式輪番敘述這兩個虛構世界。我虛構我的曆史,將此視作我的縱向關係,這是一種生命性質的關係,是一個浩瀚的工程。我驟然間來到躍馬橫戈的古代漠北,英雄氣十足。為使血緣傳遞至我,我小心翼翼又大膽妄為地越朝越代,九死而一生。我還虛構我的社會,將此視作我的橫向關係,這則是一種人生性質的關係,也是個傷腦筋的工程。我還是采取這城市教給我的歸納的方式,將社會關係歸為幾種。這關係有時很不好分,它錯綜複雜,盤根交節。我希望這兩類關係放在一起有一種美麗的形式,後來我設計那縱向的關係如一棵樹,那橫向的關係如周圍的水波,一圈一圈蕩漾開來。這是一幅田園風景,我們這城市已很少見了。我在虛構的時候往往有一種奇妙的逆反心理,越是抽象的虛構,我越是要求有具體的景觀作基礎。我想這是一個辯證的道理,就像是樹的根紮得越深,樹身就越長得高,並且枝繁葉茂。還像是風箏的線拉得越牢,風箏就飛得越高。我想這裏是一種反作用力,具體對抽象的作用大約就在此。此外,我還設想,當具體與抽象各自走向極端時,中間的幅度便也張開了。因此,我在虛構這縱橫兩個世界時,我努力要做的,就是尋找現實的依據。我一頭紮進故紙堆裏,翻看二十五史,從中尋找蛛絲馬跡。我還留心於現實的細節,將此細節一絲不苟地寫在我的虛構中。我甚至以推理和考古的方式去進行虛構,懸念迭起連自己都被吸引住了。這虛構活動確實令我愉快,它耗盡了我的精神和情感,在三百多個日日夜夜之中,我陡地發現這兩維空間已像大壩似的合龍了。這一天是溫柔而激動地到來,現在剩下的事情,就是為它起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