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總督府運籌帷幄 金鑾殿駕崩迷局(3 / 3)

曾國藩忙接過木匣進屋。打開一看,隻見是兵部信套,上麵寫著:六百裏日夜傳遞,送東流兩江總督大營。匆匆拆開信套,一行字映入眼簾,隻覺得腦袋裏轟地一響,癱軟在椅子上。原來,這是以前奏折的批複,以及讚襄政務王大臣的谘文,傳來一個天崩地裂的消息:鹹豐皇帝於七月十六日在熱河行宮駕崩,六歲的皇長子載淳繼位。大行皇帝臨終托孤於八位顧命大臣,他們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六額附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奉上諭,各省督、撫、將軍、督統概遵成例,不要來熱河叩謁大行皇帝梓宮。

好一陣,曾國藩鎮定下來,吩咐九弟連夜布置靈堂,傳令全城官吏,明天一早到總督衙門會集,給大行皇帝行哭拜禮。兩個弟弟急忙出去布置,曾國藩關上房門,按照當年唐鏡海先生的靜字功夫,思索這重大變故會給國家帶來什麼。

這個結果,胡林翼已經跟自己說過,但曾國藩還是受到強烈的震撼。他內心覺得,皇上剛登基時,還是勵精圖治的。說句大不敬的話,國家內憂外患,長毛造反勢如燎原,皇上寢食難安,卻顯得力有不逮,喜歡耍小聰明處理國事。創辦湘勇以來,皇上對自己有過猜忌,剛授予自己署理湖北巡撫便收回成命,令自己難免怨懟。但總的來說,還是信任多於猜忌。江南大營潰敗後,皇上意識到隻有依靠湘勇才能平定長毛,去年給自己實授兩江總督,表明猜忌大部分消除。正因這難得的際遇,自己才得以與胡林翼精誠合作,攻克堅城安慶!哪想到軍事方有轉機,皇上還沒看到克複安慶的捷報,卻撒手西去了。仿佛航船突然遭遇狂風巨浪,曾國藩不能不心懷恐懼,感歎自己命運多舛。

如今麵臨的將會是什麼呢?曾國藩拿過讚襄政務王谘文,對著八位顧命大臣的名字細細思考起來。新皇上隻有六歲,國家的大計掌控在這八人手中,自己的命運,湘勇的命運,整個東南大局的命運,都將由他們掌控。根據郭嵩燾和王闓運以前提供的消息,八大臣中,載垣、端華都是世襲的王爺,本事平庸;景壽是個駙馬,也無所作為;唯有肅順,是曾國藩熟悉而敬佩的滿人。他剛毅決斷,常說咱滿人大多是混蛋,極力主張重用漢人平定長毛,證明他是蒙滿親貴中的有識之士。曾國藩永遠記得,自己當年出山辦團練,去年實授兩江總督,靠的都是肅順極力舉薦。可以說,沒有肅順,就沒有自己和湘勇的今天。可惜,肅順太專權跋扈了,自鹹豐八年順天府鄉試舞弊案發生後就一蹶不振……曾國藩精研《二十三史》,深知曆史上的顧命大臣,如康熙朝的鼇拜,往往自恃功高,遭人嫉恨不說,他們不大敬重新皇,沒有一個有好下場。肅順剛愎自用,在朝中有很多仇人,曾國藩不能不替他擔憂。

第二天早晨,安慶城裏的文武官吏身著素服,一起來到總督府,跟著曾國藩在大行皇帝的牌位麵前三叩九拜。

八月十七日,湖北官兵克複廣濟縣,又收複蘄水、蘄州等城。

八月十二日,水師攻克銅陵縣。十八日,李秀成的太平軍進攻浙江,嚴州府城失守。

八月十八日,曾國藩在安慶舉行成服禮,率文武官員哭靈三日。

這時,鮑超率軍進剿撫州,太平軍向貴溪、雙港一帶逃竄,與從福建、廣東來的太平軍合股,多達五、六萬。鮑超的霆軍十分驍勇,在雙港與太平軍激戰,攻破營壘八十多座,斬殺一萬餘人。二十三日,鮑超乘勝率軍攻克鉛山縣。太平軍進入浙江,江西肅清。

八月二十四日,湖北官軍克複黃州府城。

幾天後,信使從湖北送來緊急訃告,胡林翼於八月二十六日在武昌去世。噩耗傳來,想到胡林翼多年來苦心經營籌措糧餉,給予湘勇最大的支持,曾國藩悲痛欲絕:“潤芝才大心細,赤心以憂國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護諸將,天下再難找這樣的好人了。”特意撰寫一副挽聯:“逋寇在吳中,是先帝與藎臣臨終恨事;薦賢滿天下,願後人補我公未竟勳名。”派滿弟貞幹代表他,帶著挽聯和奠金到武昌去祭拜吊唁。

湖南、湖北曆來是湘勇後勤供給的大本營,如今胡林翼逝世,湖南巡撫駱秉章奉命入川督辦軍務,曾國藩多年來為軍餉匱乏掣肘,格外重視後勤糧餉基地。於是,他與官文合議,推薦李續宜擔任湖北巡撫。恰又收到上諭,奉旨調授彭玉麟補授安徽巡撫,曾國藩的同庚摯友兼同榜進士、江蘇布政使毛鴻賓補授湖南巡撫。

彭玉麟調安徽巡撫,如今又有李續宜坐鎮湖北,毛鴻賓坐鎮湖南,曾國藩於是覺得湘勇的後勤供應就能高枕無憂了。

這時,楊載福從老家來信,向曾國藩稟報說:自己的名字“載福”與新皇“載淳”的名字犯諱,打算改名為“嶽斌”,請求曾國藩代為奏明朝廷。

曾國藩回信答應:“你改名嶽斌,是對皇上的尊崇。這是大好事,我這就給你們辦理。”

鹹豐十一年九月初二日,曾國荃督軍循長江北岸而下,派道員劉連捷進軍廬江縣,總兵黃翼升率淮揚水師順流而下,進軍無為等地。

九月初九日,曾國藩馳奏,鮑超一軍追剿江西股匪,於湖坊、河口等處大獲勝仗,克複鉛山縣城,江西全省肅清,為陣亡將弁王友得等十一人請恤,隨折奏保譚勝達等十一員。然後附片奏稱:提督鮑超轉戰三省,風馳電掣,驍勇罕匹,請旨授提督實缺,其部將宋國永、陳由立、黃慶、婁雲慶、張玉田等,請授總兵實缺,以示獎勵。再具“臣移駐安慶省城,酌派司道大員分任責成”折,附片奏陳:張運蘭奉旨補授福建按察使,例應赴任。然該司帶勇,徽州防剿吃緊,無人可以接辦,請俟軍務稍平,再請陛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