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弟弟病死雨花台 哥哥密謀古金陵(1 / 3)

五月十六日,曾國藩谘複總理衙門,極力陳述借印度兵助剿的危害,宜找適當的理由謝絕。五月二十二日,特地具折奏稱:洋人有另調印度兵來秋間大舉之說,臣以此事函商左宗棠、李鴻章二人,皆稱洋人未畢果有其事。然既有所聞,宜由總理衙門與在京公使查詢確實,然後申大義以謝之,陳利害以勸之。如其不見聽,則須申明前議,進攻無助剿之師,克城無防守之卒。吾方以全力與粵匪相持,不宜再樹大敵,惟當以謙退忠信相與,不事猜疑,免生枝節,庶有忍有濟也。

明確拒絕了借印度兵助剿,然後附片奏報寧國克複及各路軍情。再片奏浙江失守,降賊之官員林福祥、劉齊昂、米興朝三人,請由左宗棠訊明正法。還有,提督江長貴請假回籍葬親,所部各營暫令唐義訓兼轄,酌量遣散,以節省餉需。

在這個月裏,次子紀鴻縣試獲得案首。曾國藩很高興,寫信要他多讀經世致用的實學,讀書不一定要中舉考進士當官,切不可打父親的招牌交接地方官府求虛名。

七月初二日,曾國藩馳折奏報,金陵陸軍屢卻悍賊,為陣亡總兵張勝祿、將弁劉永祥等請恤。然後,又具折奏報鮑超一軍圍攻寧國克複府城詳細情形,為出力員弁開單請獎,為陣亡將弁馬勝奎等十二員請恤。再附片奏陳,賊目洪容海投誠,酌籌招納。

奏報了軍情,又想到民情,具折上奏,查明江西被害州縣蠲免錢糧數目。再附片奏請恩旨豁免江西曆年攤捐之款,俾州縣官員無受累賠償之虞,而民間無科勒之苦,吏治可臻上理。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七月初六日,李續宜病中收到母親去世的訃告,奏請曾國藩兼署安徽巡撫印務,所部成大吉、蕭慶衍、蔣凝學、毛有銘等軍,都歸曾國藩調度。初十日,曾國藩馳折奏報,安徽撫臣李續宜聞訃丁憂,請按照胡林翼丁憂之例,賞假數月,仍令回皖署理巡撫印章。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多隆阿在圍攻安慶出力最大,但賞賜卻低於曾國荃,這次又擔任打援的重任,不願幫貪婪的曾國荃建功,正巧陝西回民動亂,他自請率兵赴陝西平亂。曾國藩很著急,請湖廣總督官文幫忙挽留,但多隆阿一向瞧不起漢人,隻賣胡林翼的麵子,如今胡林翼死了,官文不願湘軍立大功,讓多隆阿赴陝西去了。如今,北路主帥安徽巡撫李續宜接到母喪的消息,匆匆回家奔喪,所部雖歸自己調度,畢竟難以指揮。鮑超在寧國被太平軍黃文金數萬人馬拖住,也欲進不能。彭玉麟的水師要修補戰船,在池州至銅陵一帶江麵上等待從廣東運來的西洋大炮和炮彈,不能按期到達,又和強梁的曾國荃發生衝突。五路兵馬,有四路不能按期抵達,曾國荃在雨花台氣得罵娘。

曾國藩想的卻跟九弟不一樣,朝廷一向忌憚漢臣手握重兵,過去依靠滿人將領塔齊布,塔齊布死後就依靠多隆阿,多隆阿一走,進攻金陵的統帥唯有曾氏兄弟,湘軍將領全都是漢人,朝廷的猜忌一定會更大。又想到當年六弟國華和李續賓在三河鎮全軍覆沒的悲劇,深恐九弟孤軍冒進會重蹈覆轍,多次寫信勸九弟暫且退兵,說自古大功一半靠人力,還有一半靠天意,不能恃強蠻為,待四路兵馬出動後再進軍。但倔強的曾國荃認定李秀成被李鴻章和左宗棠進攻自顧不暇,堅決要屯兵金陵城下建立奇功。曾國藩在安慶日夜不安,隻得四處調兵向吉字營靠攏。

五月十六日,曾國藩谘複總理衙門,極力陳述借印度兵助剿的危害,宜找適當的理由謝絕。五月二十二日,特地具折奏稱:洋人有另調印度兵來秋間大舉之說,臣以此事函商左宗棠、李鴻章二人,皆稱洋人未畢果有其事。然既有所聞,宜由總理衙門與在京公使查詢確實,然後申大義以謝之,陳利害以勸之。如其不見聽,則須申明前議,進攻無助剿之師,克城無防守之卒。吾方以全力與粵匪相持,不宜再樹大敵,惟當以謙退忠信相與,不事猜疑,免生枝節,庶有忍有濟也。

明確拒絕了借印度兵助剿,然後附片奏報寧國克複及各路軍情。再片奏浙江失守,降賊之官員林福祥、劉齊昂、米興朝三人,請由左宗棠訊明正法。還有,提督江長貴請假回籍葬親,所部各營暫令唐義訓兼轄,酌量遣散,以節省餉需。

在這個月裏,次子紀鴻縣試獲得案首。曾國藩很高興,寫信要他多讀經世致用的實學,讀書不一定要中舉考進士當官,切不可打父親的招牌交接地方官府求虛名。

七月初二日,曾國藩馳折奏報,金陵陸軍屢卻悍賊,為陣亡總兵張勝祿、將弁劉永祥等請恤。然後,又具折奏報鮑超一軍圍攻寧國克複府城詳細情形,為出力員弁開單請獎,為陣亡將弁馬勝奎等十二員請恤。再附片奏陳,賊目洪容海投誠,酌籌招納。

奏報了軍情,又想到民情,具折上奏,查明江西被害州縣蠲免錢糧數目。再附片奏請恩旨豁免江西曆年攤捐之款,俾州縣官員無受累賠償之虞,而民間無科勒之苦,吏治可臻上理。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七月初六日,李續宜病中收到母親去世的訃告,奏請曾國藩兼署安徽巡撫印務,所部成大吉、蕭慶衍、蔣凝學、毛有銘等軍,都歸曾國藩調度。初十日,曾國藩馳折奏報,安徽撫臣李續宜聞訃丁憂,請按照胡林翼丁憂之例,賞假數月,仍令回皖署理巡撫印章。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多隆阿在圍攻安慶出力最大,但賞賜卻低於曾國荃,這次又擔任打援的重任,不願幫貪婪的曾國荃建功,正巧陝西回民動亂,他自請率兵赴陝西平亂。曾國藩很著急,請湖廣總督官文幫忙挽留,但多隆阿一向瞧不起漢人,隻賣胡林翼的麵子,如今胡林翼死了,官文不願湘軍立大功,讓多隆阿赴陝西去了。如今,北路主帥安徽巡撫李續宜接到母喪的消息,匆匆回家奔喪,所部雖歸自己調度,畢竟難以指揮。鮑超在寧國被太平軍黃文金數萬人馬拖住,也欲進不能。彭玉麟的水師要修補戰船,在池州至銅陵一帶江麵上等待從廣東運來的西洋大炮和炮彈,不能按期到達,又和強梁的曾國荃發生衝突。五路兵馬,有四路不能按期抵達,曾國荃在雨花台氣得罵娘。

曾國藩想的卻跟九弟不一樣,朝廷一向忌憚漢臣手握重兵,過去依靠滿人將領塔齊布,塔齊布死後就依靠多隆阿,多隆阿一走,進攻金陵的統帥唯有曾氏兄弟,湘軍將領全都是漢人,朝廷的猜忌一定會更大。又想到當年六弟國華和李續賓在三河鎮全軍覆沒的悲劇,深恐九弟孤軍冒進會重蹈覆轍,多次寫信勸九弟暫且退兵,說自古大功一半靠人力,還有一半靠天意,不能恃強蠻為,待四路兵馬出動後再進軍。但倔強的曾國荃認定李秀成被李鴻章和左宗棠進攻自顧不暇,堅決要屯兵金陵城下建立奇功。曾國藩在安慶日夜不安,隻得四處調兵向吉字營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