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七日,吏部通知引見的文書下到翰林院,時間是明日午後。第二天,曾國藩跟在禮部和吏部兩個堂官身後,小心翼翼走進勤政殿。見堂官跪在地上,他趕緊跪在堂官屁股後麵。吏部侍郎雙手將曾國藩的履曆呈上,太監總管曹進喜接過來遞給皇上。
道光皇帝看了曾國藩的履曆一眼,見考的是二等,心裏幾分喜歡,隨口問:“曾國藩,你抬起頭來,朕有話問你。”
“嗻——”曾國藩知道這是麵試,照堂官吩咐的規矩回答,心裏怦怦跳著抬起頭。
寶座上的道光皇帝朝下一看,此人雖然也算眉清目秀,卻生就一雙三角眼,便心裏幾分不悅:曆朝曆代的奸臣,都是三角眼嘛。頓了一頓,道光皇帝忽然問道:“曾國藩,你給朕說說,做官的第一要義是什麼?”
“回皇上的話,學生以為,做官的第一要義無非是個‘廉’字。”曾國藩精心斟酌,說出自己的見解。
道光皇帝一愣,接著反問:“照你這麼說,持平公允不重要了嗎?比如說,朕讓你斷官司,不持平公允,怎麼能服人?朕交給的事情,如何能辦好?”
曾國藩低著頭,迅速回答:“皇上教訓的極是。但學生以為,官員不廉則無以持平,官員不廉更難公允。這是學生愚見,請皇上明鑒。”
“嗯,你說的也不無道理。”道光皇帝一向崇尚節儉,對他的回話心生好感,“曾國藩,朕若讓你到地方上去當知縣,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曾國藩略一思忖,回答說:“回皇上的話,開民智與清訴訟,乃第一件大事。”
“這倒新鮮。”道光皇帝不禁一笑,“州縣官員,不無以錢糧為第一要務。你放著錢糧不管,倒要去開民智,新鮮。那麼你給朕說說,為何要先開民智?”
曾國藩趴在地上,聽出皇上的輕笑聲,心裏平靜多了,緩緩說:“皇上聖明。學生以為,康乾盛世,百姓安居樂業,乃聖主教化所致。開民智,為的讓百姓知法守法。若民智不開,百姓勢必愚昧,錢糧之事斷難完好。民智一開,錢糧自然事半功倍。”
道光皇帝反問他說:“照你所說,似乎百姓知法便能守法。那麼朕問你,乾隆朝和珅位至將相,理應懂得大清律法,但到頭來他仍然違法貪賄,你作何解釋?”
曾國藩全身一顫,額頭冒出汗珠。皇上提的這個問題太刁,不能稍有差錯。他沉思片刻,朗聲說:“皇上聖明。犯官和珅知法而違法,先皇論其大罪二十條,正是整肅大清律法。就和珅個人而言,正是少了‘廉’字。是以學生認為,當官的第一要義是‘廉’。”
道光皇帝不再問,在曾國藩的履曆上寫了一行字,說:“下去候旨吧。”
曾國藩叩頭退出,兩部堂官跪著不敢動。總管太監將皇上在曾國藩履曆上的批示遞給吏部堂官,兩人一看,上麵寫著:麵相不雅,對答卻明白,能大用。
四月二十七日,吏部通知引見的文書下到翰林院,時間是明日午後。第二天,曾國藩跟在禮部和吏部兩個堂官身後,小心翼翼走進勤政殿。見堂官跪在地上,他趕緊跪在堂官屁股後麵。吏部侍郎雙手將曾國藩的履曆呈上,太監總管曹進喜接過來遞給皇上。
道光皇帝看了曾國藩的履曆一眼,見考的是二等,心裏幾分喜歡,隨口問:“曾國藩,你抬起頭來,朕有話問你。”
“嗻——”曾國藩知道這是麵試,照堂官吩咐的規矩回答,心裏怦怦跳著抬起頭。
寶座上的道光皇帝朝下一看,此人雖然也算眉清目秀,卻生就一雙三角眼,便心裏幾分不悅:曆朝曆代的奸臣,都是三角眼嘛。頓了一頓,道光皇帝忽然問道:“曾國藩,你給朕說說,做官的第一要義是什麼?”
“回皇上的話,學生以為,做官的第一要義無非是個‘廉’字。”曾國藩精心斟酌,說出自己的見解。
道光皇帝一愣,接著反問:“照你這麼說,持平公允不重要了嗎?比如說,朕讓你斷官司,不持平公允,怎麼能服人?朕交給的事情,如何能辦好?”
曾國藩低著頭,迅速回答:“皇上教訓的極是。但學生以為,官員不廉則無以持平,官員不廉更難公允。這是學生愚見,請皇上明鑒。”
“嗯,你說的也不無道理。”道光皇帝一向崇尚節儉,對他的回話心生好感,“曾國藩,朕若讓你到地方上去當知縣,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曾國藩略一思忖,回答說:“回皇上的話,開民智與清訴訟,乃第一件大事。”
“這倒新鮮。”道光皇帝不禁一笑,“州縣官員,不無以錢糧為第一要務。你放著錢糧不管,倒要去開民智,新鮮。那麼你給朕說說,為何要先開民智?”
曾國藩趴在地上,聽出皇上的輕笑聲,心裏平靜多了,緩緩說:“皇上聖明。學生以為,康乾盛世,百姓安居樂業,乃聖主教化所致。開民智,為的讓百姓知法守法。若民智不開,百姓勢必愚昧,錢糧之事斷難完好。民智一開,錢糧自然事半功倍。”
道光皇帝反問他說:“照你所說,似乎百姓知法便能守法。那麼朕問你,乾隆朝和珅位至將相,理應懂得大清律法,但到頭來他仍然違法貪賄,你作何解釋?”
曾國藩全身一顫,額頭冒出汗珠。皇上提的這個問題太刁,不能稍有差錯。他沉思片刻,朗聲說:“皇上聖明。犯官和珅知法而違法,先皇論其大罪二十條,正是整肅大清律法。就和珅個人而言,正是少了‘廉’字。是以學生認為,當官的第一要義是‘廉’。”
道光皇帝不再問,在曾國藩的履曆上寫了一行字,說:“下去候旨吧。”
曾國藩叩頭退出,兩部堂官跪著不敢動。總管太監將皇上在曾國藩履曆上的批示遞給吏部堂官,兩人一看,上麵寫著:麵相不雅,對答卻明白,能大用。
曾國藩在殿外等著,兩個堂官不一會出來向他傳達說:“皇上留你了,即日起,授翰林院檢討,謝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