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我先前聽胡翰林幾個說笑話,說男人讀書考試,就像我們女人十月懷胎生孩子一般辛苦勞神,可一旦考得了功名,也就像女人抱著自己的孩子一樣喜歡,覺得天大的辛苦也值得。老爺這次考了二等第四,雖然累了倦了,大概也是這樣的吧?”夫人知道丈夫生性嚴肅,有意讓他放鬆心情。
曾國藩果然開顏一笑:“這麼俏皮的比喻,真隻有他胡潤芝想得出!”說到這,自然想起胡林翼毅然離京去偏遠貴州安順當知府,“前些日子,他來信說,安順地瘠民貧土匪多,他這個文弱書生竟然不在大堂辦公,卻芒鞋短衣探訪民情,還率領了上百名精壯兵勇深入山野剿匪,使得地方治安肅然。書生帶兵剿匪,隻有他胡林翼做得出!”
夫人對胡林翼帶兵剿匪的事情不感興趣,最關心的還是丈夫大考取得二等第四會帶來什麼,柔聲問他說:“老爺,我記得您上次考了二等第一,皇上給您官升四級。如今考了二等第四,皇上準又會給您升官吧?”
“荒唐!大考是朝廷的規製,為的督促官員殫精竭慮為國家治理建言獻策;官爵是朝廷的重器,我們做臣子的當思竭誠報效皇上,豈能癡心妄想個人升官?”曾國藩一聽板起臉訓斥。其實,他並不是沒想過,而是藏在心裏不能說出來。
被丈夫劈頭蓋腦訓斥了一頓,歐陽夫人才意識到自己真不該說,臉上一紅連聲說:“老爺教訓的是,我以後再不敢胡說了!”
“我不是教訓,而是提醒你。”曾國藩明白夫人賢惠,自己不該說重了,忙補充說:“自古夫榮妻貴,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你並沒有什麼錯。我想的是,我出身寒微,現在才三十六歲,已經是四品侍講學士,應該知足惜福,若一心想著升官,傳出去會讓人恥笑。”
歐陽夫人信服地點點頭。她覺得丈夫說的是實話,也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自己一個平常鄉下女子,沾丈夫的光得到皇封誥命,已經很知足了。
然而,盡管曾國藩不去想,升官的好運仍然落到他頭上來。五月的一天,禮部堂官來到翰林院傳達聖諭:曾國藩大考名列二等第四名,著其引見入宮。這樣的引見入宮,曾國藩已經很熟悉了,無非是大考後名次在三等以上者的入宮接見儀式而已,並非單獨引見。但結果卻讓他捉摸不定:記名遇缺題奏。所謂“記名”,當然是此次大考合格者,皇上吩咐給記下名字;而“遇缺題奏”,其中含意更是渺茫難測。誰都知道,大清的候補官職很多,必須等待現任官員提升或退休了騰出位置,吏部堂官再把候補官員名單報上去補缺。升遷的好運究竟落到誰頭上,還不知是驢年馬月呢!
引見出宮之後,曾國藩回到家裏,夫人不問,他也不說。第二天清早起來,他照例到翰林院去上班,閱讀典籍整理文稿。
六月初一這天,曾國藩正在翰林院鑽研典籍,久違了的皇上貼身太監曹進喜帶著兩個小太監光臨翰林院,亮開公鴨嗓子高聲說:“曾國藩接旨!”
“微臣曾國藩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曾國藩忙放下書,跪在地上。
曹進喜從小太監手裏拿過聖旨,輕輕展開朗讀:“翰林侍講學士曾國藩,人品方正,克己奉公,學識精純,即日起擢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欽此。”
“微臣曾國藩叩謝天恩!”曾國藩磕了頭,才將雙手伸過頭頂接了聖旨。他平日身上不習慣帶錢,也沒想到皇上會有恩典,囊空如洗怪不好意思的發窘。
“曾大人,咱家走了,您可別忘了明天進宮謝恩!”曹進喜比狐狸還要精,料定他此時身上沒有帶銀票,反正少不了的,笑眯眯走了。
曾國藩捧著聖旨,激動得眼裏滾出淚花。侍講學士,官職是從四品;而內閣學士,則是從二品,又是連升四級!更重要的是,內閣學士隻不過是虛銜而沒有什麼實權,禮部侍郎卻根本不一樣。朝廷的實權衙門總共六部,從今後,曾國藩就是正兒巴經的六部大員,絕非當初徒有虛名的侍講學士所能比!
“恭喜曾大人!”“下官恭賀曾大人高升!”眼看曾國藩升官,那些翰林院的同僚和下屬爭相過來拱手道賀。
“此乃皇上天高地厚之恩,國藩與諸位同喜!”曾國藩笑逐顏開,向同僚和下屬拱手。
回到家裏,歐陽夫人見他一臉虔誠捧著一個明黃色的卷軸,認得這是丈夫得了皇上聖旨,忙備好香案跪地迎接。曾國藩把聖旨供在神龕上,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轉身把她攙起來,笑著說:“還是夫人有先見之明,皇上真的賞賜我二品了!”
“真的?這麼說,皇上又給老爺連升四級啦!”夫人喜笑顏開,忙把兒女拉過來,讓他們分享父親升官的喜悅。
周升和那些廚子轎夫聽說老爺又高升了,也一個個笑逐顏開,爭相跑過來賀喜,有的還趴在地上磕頭。曾國藩忙讓他們起來,笑著對管家唐軒說:“唐管家,你去拿兩吊錢出來,每人賞一百文。你也知道,我是個窮官,拿不出多少賞錢,權當我和夫人的心意吧!”
“小的謝老爺給賞!”“小的謝夫人恩典!”下人們七嘴八舌道謝,簇擁著唐軒領賞錢去了。
六月初二日上午,曾國藩遞牌子進宮謝恩。侍衛知道是新任的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笑著向他請安,告訴他皇上在勤政殿。曾國藩謝過侍衛,朝勤政殿走去。
“曾大人,皇上在殿內批奏折,要不要咱家去給您通報?”曹進喜笑眯眯過來招呼。
曾國藩心裏明白,別看他隻是個沒有品級的太監,王公大臣想要見皇上,都得討好他。於是掏出一張三十兩的銀票塞過去,陪笑解釋說:“昨天有勞公公傳旨,國藩是個窮官身上分文沒帶,實在惶恐慚愧。些小銀兩不成敬意,請公公笑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