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韓泉入宮受托(2 / 2)

這時,大內總管姬公公正在門口親候,文進士前十的其他九名也已到齊。

“抱歉,我來晚了,讓大家恭候多時了。”韓泉賠禮道,無意間看到幾個進士眼中露出“不就是狀元,擺什麼架子”的鄙夷神色,心中啞然一聲苦笑。

“不打緊,隨我入宮吧。”姬公公圓潤的臉上笑意盈盈,看上去憨厚可愛。說著一擺拂塵,便在前方帶路,進士們大多默語跟在其後,隻時不時有幾聲相識之人互相噓寒問暖,以及有一個兩個進士刻意巴結的和姬公公攀談閑聊。

說起這位姬公公,卻也十分神秘。大約和前朝時的楊貴妃以及當時的南宮貴妃,也就是現在的太後差不多同一時期入的宮。他以前不姓姬,但是誰也不知道他具體姓什麼,隻知道他不知怎麼的,一路從庫房,司禮小太監做到大內總管,深得先皇喜愛,最後由先帝賜國姓才改姓了姬,因而也就以姬公公相稱。而被賜國姓的現在也隻有另外一人——明珠郡主姬子衿。

看著憨態可掬的姬公公在前麵一步步緩緩帶路,儼然一副肉球的模樣,韓泉不禁想笑,但同時心裏對其神秘的來頭也若有所思。

未幾,眾人已經來到一般用於六部議政的偏殿——“正心殿”殿外,姬公公示意值守的內監進去通報後不久,殿內傳來聲音:“聖上有旨,宣今科進士前十進殿。”

眾人隨著姬公公進殿,皇帝姬燮正襟端坐堂上,兩旁分別有幾個玄甲軍衛士和內監,俯身跪拜行禮道:“臣等見過陛下。”

姬公公走到姬燮身旁挺身直立,一臉嚴肅和方才好像判若兩人。

“平身吧。”姬燮微笑著抬手示意。

“謝陛下。”眾人起身頷首站立,韓泉感受到了人群中幾個身影在不住的顫抖,顯得十分激動。這也難怪,因為現下皇帝的召見,一定是要封官進爵了,這等光宗耀祖之事自然是仕者們心心念念所想。現在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再怎麼激動也不為過。

姬燮雙目微垂,看著底下的眾人,難掩神情激動,說道:“天降道於我大楚,人傑地靈,武強而文盛。今又得眾卿輔佐,實感天恩浩浩,先皇遺德澤披。朕心中既喜又懼,唯恐辜負天恩和先皇,今後願與眾卿同心戮力,共興我大楚!”

“誠蒙陛下厚愛,臣等定不負聖恩。”底下異口同聲回應道。

姬燮看了看麵前案幾上的考卷,並未拿起,朗聲笑道:“‘仕者,國之重器。文以載道,武以禦敵。文武相合則天下垂拱而治’。願趙愛卿如你父親般為我大楚殫精竭慮,留名青史。”

說到“父親”時,姬燮的語氣有意無意加重了幾分。而他方才說的,正是底下進士趙準的文章,而趙準正是吏部尚書趙忠的小兒子。

趙準從人群中出列,俯首跪拜道:“臣謝陛下隆恩。”

“平身吧。”姬燮眼中笑意更濃,接著道:“‘仕者,忠為魂,義為骨。’好一個國之筋骨!李愛卿,望你不負國恩,振我大楚!”

進士李寬聽到聖上竟然能背出他文章的詞句,並深切點評,不由得熱淚盈眶,跪地謝恩。

接著姬燮又一一點評和勉勵了幾位進士,然後緩聲道:“剩下的愛卿們文章亦都有各自獨到的見解,朕無不受益頗深,來日得空再向你等一一請教。願爾等到任之後不忘初心,不忘朕今日所托。好了,都退下吧。姬安,帶愛卿們去內務府領取官服印鑒。”

“是。”姬公公頷首一禮,然後帶進士們出門。

韓泉正要轉身跟上眾人,姬公公拉住了他,在他耳邊細聲道:“韓大人,陛下讓你單獨留下。”

不待韓泉反應過來,姬公公已經和進士們離去。接著姬燮示意屏退左右,空曠的正心殿內留下了台上的姬燮和底下的韓泉兩人。

沉默片刻後,姬燮溫言道:“韓愛卿,上前來些,不必拘束。”

韓泉趕緊照辦,向前移動幾步,在姬燮對麵兩三尺的地方停下。此時兩人的距離大約隻隔著中間的一個紫檀雕龍案幾,近觀龍顏,韓泉突然倒吸了口涼氣:姬燮眉目雖然生得清秀,眼中波光閃爍頗有風姿,隻是……近看之下他眼神其實空洞,好像瞎子。

“陛下……”韓泉失聲道。

姬燮苦笑一聲,道:“韓愛卿可願為朕保密?”

“是。”韓泉眼眶有些酸,澀聲道。

“單獨留下愛卿,其實另有所托。”姬燮輕歎一聲:“這太子已經到了讀書的年紀,卻還是整天一副不學無術的樣子。”臉上滿是慈父的愛意和擔憂,接著道:“是該給他尋個良師了,愛卿可願接此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