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風帆未動人心動(2)(2 / 2)

豐臣玄朗本就聰慧,在得遇貴人之後生意一路扶搖而上。不過由於身世經曆,他也保持了一貫樸素的作風,衣食住行一切從簡,府裏的下人隻有必須的幾個。而且事必躬親,踏踏實實在市場中調查研究。

現下他正蹲在路旁,在紙上畫著柱狀圖,記錄著來往的糧食車隊。他發現即便是物產豐盈,號稱天下糧倉的齊國,糧食的價格也會不斷波動,有時數月半載,有時甚至是一天都要波動好幾次。

因此他自創了一套柱狀圖,自稱為“蠟燭圖”,記載波動,不斷在其中摸索。一開始他也隻是小幅試探,盈虧都有,以虧為主。後來漸漸摸出些門道後,便越來越得心應手,變得輸少贏多,暗中積累了不少財富。同時也雇了些人,在齊國各地打探消息,這樣一來對於糧食的價格他總是掌握了先機,投機更是得心應手。

一個淺青色華服身影遮住了他的視線,來者躬身一禮,問道:“請問是豐臣先生嗎?在下呂曆,冒昧來訪,還望海涵。”

豐臣玄朗抬起了頭,看著呂曆突然笑出了聲,喃喃自語:“看來便是你了。”

呂曆見他沒有起身的意思,便蹲在了他身旁,“先生知道我要來?”

豐臣玄朗笑意不減,不置可否:“聽呂公子口音不是齊人,是專程來齊國尋我?”

呂曆點了點頭:“正是一位兄長所托,讓我來找先生。不過也不瞞先生,具體何事我兄長也沒有交代。”

“哈哈!”豐臣玄朗道:“看來都是緣分。你先看看我這畫的東西如何?”

呂曆順著他的示意向他手中的紙張看去,上麵是一根一根蠟燭一般的柱子,但是奇怪的是這蠟燭上方和下方還有長長短短的細線。呂曆皺眉搖了搖頭:“看不明白,還望先生賜教。”

“若我說這是能生萬財的門道呢?”豐臣玄朗眯起了眼。

呂曆眸中精光一閃,有些不可置信的快速轉頭看向他。

“想學嗎?”豐臣玄朗笑問道。

呂曆微微一笑:“若是先生不吝賜教,我自然是想學的。隻是以我對兄長的了解,他不是想讓我來向您討教生財之道。”

“哈哈哈哈。我是問你自己,想學嗎?”

呂曆凝眉思索片刻,點了點頭:“望先生不吝賜教。隻是若這是能生萬財的門道,先生為何願意教我?”

豐臣玄朗心裏說了句“小子,因為你不為財啊。”他指著蠟燭圖說道:“這一根根柱子,便是每日糧價波動的幅度,至於上麵和下麵的線,便是波動的最高點和最低點。”

呂曆若有所悟:“從這些變動中,便可知市麵上交易的情況。隻不過我還是不太明白,這些不過是過往數字的記載,先生若是做交易,隻是依著這些圖嗎?這不是相當於眼睛看著後方騎馬?”

豐臣玄朗一驚,這小子悟性可真是不簡單。輕笑一聲,“你說得自是不錯,這些蠟燭圖是當下和過去的真實反映,但絕不可代表未來。這些圖一來是記錄曆史,中原有句話說得好,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天理變換昭昭,但也在一次次的循環中,從過去發生的種種可見未來一斑。”

“二來這些圖也是對照,這些年我派了許多人在各個糧草必經要地打探,幾乎每日快馬來報,也就是我知道臨淄此地的糧價反映了多少情況,還有多少滯後的情況沒有反映出來,故而可以大致推知些來日的走勢。”

呂曆眸中一亮,“原來如此!隻是我和先生不過萍水相逢,先生為何這般傾囊相授?”

豐臣玄朗依舊不置可否:“這些事我早前也不明白,心中疑惑重重,便去了慧能禪師的道場。但禪師並未指點一言,隻讓我於寺中閑逛參悟。過了許多時日,我仍是不解。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後院有幡迎風飄動,兩個僧人就此爭論,一個僧人說是風動,另一個僧人說是幡動,兩人爭吵不休之時,慧能禪師出來說道,風未動,幡未動,仁者心動。”

“哈哈,當下一刻我便明白啦,就此別過禪師,回來作出了蠟燭圖。”

呂曆仍是疑惑:“先生所言我仍是不知何意。”

豐臣玄朗爽朗一笑,抬頭看天:“緣分到了你自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