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成敗心理學--一隻看不見的手(2)(3 / 3)

謙虛它代表一個人的認知程度,意識境界。很多偉人都很謙虛,越偉大越謙虛,不是全為了裝著好看,因為知識越多,見識越廣,就越會發現自己的渺小。

京劇大師梅蘭芳,他不僅在京劇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畫家齊白石為師,虛心求教,總是執弟子之禮,經常為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全不因為 自己是外名演員而自傲。

梅蘭芳不僅拜畫家為師,他也拜普通人為師。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喝彩叫好聲中,他聽到有個老年觀眾說“不好”。梅蘭芳來不及卸裝更衣就用專車把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老人指出:“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台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以後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先生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稱他“老師”。

富蘭克林被稱為美國之父。在談起成功之道時,他說這一切源於一次拜訪。在他年輕的時候,一位老前輩請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見麵。富蘭克林來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進門,“砰”的一聲,額頭重重地撞在門框上,頓時腫了起來,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了笑說:“很疼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獲。一個人要想洞察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當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記住了老前輩的教導,把謙虛列為他一生的生活準則。

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不但才華橫溢著作等身,而且廣招門生獎掖後進,運用著名的啟發談話啟迪青年智慧。每當人們讚歎他的學識淵博,智慧超群的時候,他總謙遜地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

被人們稱頌為“力學之父”的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熱學上,他確定了冷卻定律。在數學上,他提出了“流數法”,建立了二項定理和萊布尼茲幾乎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學,開辟了數學上的一個新紀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麵成就的偉大科學家,然而他非常謙遜。對於自己的成功,他謙虛地說:“如果我見的比笛卡爾要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緣故。”他還對人說:“我隻像一個海濱玩耍的小孩子,有時很高興地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石子兒,真理的大海還是沒有發現。”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學識淵博,但從不自滿。他周遊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為什麼大。孔子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麼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即使是聖人,在他專長的領域之外,他也要保持謙虛的心態,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更何狀我們大家都是平常人。

以下是盧維斯定理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希望能再次提醒大家,謙虛是成功最基本的原則。直到今天,做人華人首富的李嘉誠仍然很謙虛的說:“你們不要老提我,我算什麼超人,是大家同心協力的結果。我身邊有300員虎將。 ”“超人”都這樣謙虛,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謙虛呢?

1.做人首先謙虛。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將別人想得很糟;

2.謙虛要有個度。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

3.要處理把握好謙虛的尺度。對自己不懂的或懂的不夠的要謙虛學習;對工作職責中本應該由自己完成的,要盡自己的才能去完成,不能因過分謙虛而失去自己顯示才華的機會。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想這是一句我們所有人都再熟悉不過的一句話了。不管何時,我們都應記住:謙虛的人才會在不斷的進步中成長。

心理學課堂:

1.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

2.不自滿,肯接受批評,並虛心向人請教。

3.謙虛是一種美德,是進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心理定勢--什麼讓我們如此“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