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我們做任何小事情都要小心謹慎,不要隨意把流程破壞了,發生連鎖錯誤……我們堅決反對形而上學、幼稚浮躁和唯心主義。”
在任正非看來,小改進值得嘉獎,而且是大獎勵,反倒是大建議,有一定道理的就適當鼓勵,那些“假大空”的則要直接拒絕。他說,華為並不束縛員工的言論自由,反而鼓勵大家提出富有建設性的建議。但是,這種意見和建議的幅度不能太大,還要足夠係統,足夠有條理,不能草率地亂說胡說。不然,就會給公司的決策和實施帶來幹擾。
事實上,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提出的那些所謂的大建議,通常是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的,因為缺乏足夠的理論依據,更缺乏實踐的證明,存在很大的風險。做企業不是搞科學,沒有哪個企業會貿然承擔較大風險,拿我們的“大建議”試驗。
君不見,任何一個事關公司戰略方向的建議,都不是完全由一個人提出來的,至少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的,那是經過公司所有高層商討、斟酌之後,所得出的結果。當我們還沒有進入那個層次時,如果空口妄言發展戰略、經營策略,是脫離實際的。
身在職場,我們就要倍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管在哪個公司,領導最忌諱的就是員工對自己或公司的理念說三道四,指手畫腳。通俗來講,這是一種越俎代庖的行為,會引起上司的不悅,對我們以後的職場前景非常不利。
更何況,這種行為毫無意義,既不能向別人說明我們有真才實學,也不能對公司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反而,大多數時候還會讓上司覺得,我們或許對公司有所不滿;讓同事覺得我們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進而孤立我們。無論怎麼看,都不是什麼好事。
因此,一般情況下,當我們還是普通職員時,當我們自身的層次還不夠高時,就不要總想著越級而上,展現離我們過於遙遠的“智慧”,踏實做事,才是王道。
丟掉速成的幻想,腳踏實地是王道
“您想做專家嗎?一律從基層做起。”
“世上有許多‘欲速則不達’的案例,希望您丟掉速成的幻想,努力學習日本人踏踏實實、德國人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
這是任正非在《致新員工書》中對新員工的寄語,也是他一再強調的華為精神之一。他說,我們要造就一批業精於勤,行成於思,有真正動手能力、管理能力的幹部。在華為,絕不會提拔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的人當幹部。機會隻留給踏踏實實的工作者。
換句話說,任正非從根本上拒絕了那些幻想一夜暴富的人。在他看來,這樣的人沒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堅持到底的耐力,往往會成為空談家。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人,他們時刻在關注著“大項目”,張口閉口都是管理、方針、戰略,關心未來的局勢,關心行業的滑坡……乍一聽,還以為他們是某個機關部門的總負責人,抑或哪家上市公司的大老總,有經天緯地之才。
任正非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我們做任何小事情都要小心謹慎,不要隨意把流程破壞了,發生連鎖錯誤……我們堅決反對形而上學、幼稚浮躁和唯心主義。”
在任正非看來,小改進值得嘉獎,而且是大獎勵,反倒是大建議,有一定道理的就適當鼓勵,那些“假大空”的則要直接拒絕。他說,華為並不束縛員工的言論自由,反而鼓勵大家提出富有建設性的建議。但是,這種意見和建議的幅度不能太大,還要足夠係統,足夠有條理,不能草率地亂說胡說。不然,就會給公司的決策和實施帶來幹擾。
事實上,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我們提出的那些所謂的大建議,通常是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的,因為缺乏足夠的理論依據,更缺乏實踐的證明,存在很大的風險。做企業不是搞科學,沒有哪個企業會貿然承擔較大風險,拿我們的“大建議”試驗。
君不見,任何一個事關公司戰略方向的建議,都不是完全由一個人提出來的,至少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的,那是經過公司所有高層商討、斟酌之後,所得出的結果。當我們還沒有進入那個層次時,如果空口妄言發展戰略、經營策略,是脫離實際的。
身在職場,我們就要倍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管在哪個公司,領導最忌諱的就是員工對自己或公司的理念說三道四,指手畫腳。通俗來講,這是一種越俎代庖的行為,會引起上司的不悅,對我們以後的職場前景非常不利。
更何況,這種行為毫無意義,既不能向別人說明我們有真才實學,也不能對公司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反而,大多數時候還會讓上司覺得,我們或許對公司有所不滿;讓同事覺得我們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進而孤立我們。無論怎麼看,都不是什麼好事。
因此,一般情況下,當我們還是普通職員時,當我們自身的層次還不夠高時,就不要總想著越級而上,展現離我們過於遙遠的“智慧”,踏實做事,才是王道。
丟掉速成的幻想,腳踏實地是王道
“您想做專家嗎?一律從基層做起。”
“世上有許多‘欲速則不達’的案例,希望您丟掉速成的幻想,努力學習日本人踏踏實實、德國人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
這是任正非在《致新員工書》中對新員工的寄語,也是他一再強調的華為精神之一。他說,我們要造就一批業精於勤,行成於思,有真正動手能力、管理能力的幹部。在華為,絕不會提拔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的人當幹部。機會隻留給踏踏實實的工作者。
換句話說,任正非從根本上拒絕了那些幻想一夜暴富的人。在他看來,這樣的人沒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堅持到底的耐力,往往會成為空談家。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人,他們時刻在關注著“大項目”,張口閉口都是管理、方針、戰略,關心未來的局勢,關心行業的滑坡……乍一聽,還以為他們是某個機關部門的總負責人,抑或哪家上市公司的大老總,有經天緯地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