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不浮躁,不急切,完成新人到牛人的蛻變(2 / 3)

然而,事實是這些人多是一些普通的職場人士,在公司裏也並未身居要職,隻不過“誌存高遠,目光遠大”的他們,習慣了更多地關注大事、談論大事,忽略了自己日常工作中的小事,比如昨天的業務報告是否寫好了,老客戶的電話跟進是否完成了。

對這些人來說,他們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成為部門經理、專家、高層管理,向往的是大人物的工作和生活,渴望的是成為團隊裏最具影響力的關鍵人物……由於總是心係這些“遠大的理想”,以至於他們無法忍受自己正處在基層的位置,幹著最底層的工作;又或不願從一個“小兵”做起,妄想著一步登天,在最短的時間裏得到想要的一切。

對此,任正非的觀點是:任何偉大的工作都是從平凡的點滴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有所成就。雖然不想當將軍的士兵絕對不是好士兵,可將軍都是由士兵晉升來的,如果連士兵都當不好,談何當將軍?好高騖遠、空想妄想的人,從來幹不了大事。

華為有一名流程專家鄧曉,就連很多高層幹部也要親切地稱他一聲“老鄧”。他是華為元老級的員工了,剛接觸流程建設的時候,年輕氣盛的他,成天隻想著對公司的流程進行大規模的革新。但隨著對工作的深入了解,他才知道自己的想法何等幼稚。

流程建設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成效,而且牽連甚廣,哪怕隻是一個小小的改動,都會牽動不同部門的聯絡,如果一開始就進行大規模革新,那公司也不用再幹了。認識到這一點,老鄧不再空放豪言壯語了,而是靜下心來,一點一點從小的方麵著手改進。就這樣,他一直堅持了10年,其間也不知忍受了怎樣的枯燥和乏味。

正是由於他的堅持,從點滴做起,如今,他已經是公司裏最頂尖的該領域專家,隻要一涉及專業知識,幾乎沒有他不知道的。而且,他為公司做出的貢獻也是難以想象的,有人說,他隨便在一個細節上的改善,都可能為公司節約數百萬元的成本。

有道是,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一心隻想著一夜暴富,想著快速取得成功,最終隻會是空中樓閣,想法不錯,卻沒有實現的可能。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彼得原理”:每一個人都試圖在自己現有的職位基礎上往上爬,期望得到一個與能力不匹配的位置,有研究機構做過統計,70%的人都存在能力與職位不匹配的情況,這就是很多人在工作中感到力不從心的原因。

在華為,任何時候都是憑借實際能力與責任心來評價、定位員工的,能得到多少回報,主要看他對公司的貢獻程度,而這些貢獻往往又是從最基層的工作開始的。

任正非有一套獨特的用人觀念:首先一點是,高學曆並不意味著高能力,進入公司一樣要從基層做起,一步一步學習成長;其次,那些出身名牌院校的,頭上掛著“某學校前幾名”這樣牌子的人,他是不會選用的,因為他們很少有能放下身段的。

由此可見,在任正非看來,如果不能完全做到踏踏實實地從基礎做起,這樣的人才就不算是人才。隻有那些真正能夠接受從小事做起的人,才更有培養的價值。

那麼,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人,我們就應該時刻記住這一點:千萬不能在剛進公司的時候就哇啦哇啦地“揮斥方遒”,而要有敢於從“小兵”做起的勇氣和魄力,不多想,不多言,先專心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然後在此基礎上謀求晉升的機會。

正所謂,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生活就是如此,不先經過一番徹骨寒,又怎能得來梅花撲鼻香呢?隻有當我們把腳下的路走穩了,走平了,之後的發展才會踏上坦途。否則,個人能力沒能跟上節奏,即使僥幸成功,也不會長久。

跳起來摘果子,而不是摘星星,職場規劃要切合實際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過:“做那些你所能做的,做那些你有機會做到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會給自己製定一個宏偉的目標,但結果往往是,由於目標定得太高,經過一番努力後,發現自己不論怎麼努力,距離目標的實現都太遠,以至於最終失去信心,再也沒有了前進的動力。自然,宏偉的目標也就成了一場空想,毫無意義。

可見,我們在製定目標的時候,千萬不能一拍腦門兒,就想出個“我要造永動機”之類的大目標,最好是依據自身能力、潛力,製定一個跳起來夠得著的目標。

通常來講,當我們興高采烈地告訴老板,我們的目標是做成一件大事的時候,多數老板的第一反應可能不是欣喜,而是驚恐。站在老板們的角度上看問題,他們更加希望事情是可控的,是可預見能實現的,而冒進或空洞的許諾,對他們來說毫無用處。

在外人看來,華為絕對有比肩世界500強的實力,然而,每當有人就此事向任正非談起時,他總是非常謙虛地說:“三代人之內,華為不說要進世界500強。”為什麼?因為他知道自己真實的境況,也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所以才不會空口說大話。

在他看來,華為隻有先垮掉,再起來,再垮掉,再起來,如此經過三次磨煉,才真正稱得上是全球性的大公司,是足以做到百年或兩百年的公司,這個標準才是衡量一家公司是不是世界500強的真正要素。顯然,就目前的華為而言,還遠遠不夠資格。

因此,任正非才說,三代以內,不言500強。任正非曆來強調腳踏實地,他認為,任何工作都應該掌控在自己手中,任何目標都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有夢想,但是如果夢想太空、太大的話,那麼我們自己也無力將它實現。

生活中,我們絕大多數人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希望最大限度地證明自己,但從現實的角度來說,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怎麼也抓不住的。可我們往往對此缺乏基本的判斷,或者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以至於常常定下不切實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