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籃觀音 第五十二章 講究
我一向不喜歡在外麵吃飯。
我們這裏的人去飯店吃飯,先要打一種叫做“摜蛋”的撲克遊戲,很流行,有“飯前不摜蛋,等於沒吃飯”的說法。
而我一直看不明白,更不想參與。
這其實也沒什麼,人家玩撲克,我可以打嗬欠什麼的,一會兒,也就過去了。
最難熬的是吃飯的過程:我不喝酒,又不善言談,飯菜上桌,有個十分鍾就能哄好自己的五髒廟。
餘下的時間就是幹坐著陪別人傻笑。
今天偏偏有一個飯局,本來我是可以不去的,人家東道主又不認識我,也根本沒有邀請我。
我們雜誌的副主編沙克跟我在一個辦公室,聽說是給一個從澳大利亞回來的文友接風,自作主張地跟人家說好,搭上了我。
不去就拂了沙克的好意。
沙克可能聽得不是很清楚,開著車帶我去了牛行街——那裏過去是清江浦最熱鬧的去處,好像我們的淮揚菜就發源在那裏。
現在市裏搞美食旅遊,有點名氣的飯店,都集中在那裏。
在一個飯店前停下車,進去一看,老板我認識,叫吳明千,做得好菜,畫得好畫,寫得好字。
文章,有時也拓兩筆。
很講究的一個老先生。
沙克感覺不對勁,打電話,人家說給他另外一個飯店的名字。
吳明千很客氣地說給我們那個飯店的方位。
往前走幾步,一個臨河小樓上的一扇小木格窗呀地推開,傳來一個女人的說話聲。
沙克答應著和我上了樓。
一一介紹,有政協主席,有書法家,有搞網站的,有中學老師。
那個澳大利亞的文友淡淡地笑著,並不十分熱情,她的姐姐是一個什麼領導,好像她就是東道主。
一邊吃一邊聊。
政協主席喜歡寫舊體詩,剛從哪個景點回來,喝了兩杯酒,就掏出手機,朗誦了存在裏麵的一首長詩。
我估計不一定有人完全聽得清——書麵語和口語是有區別的,他用的又是方言。
雖然聽不清,還是一律地叫好。
那個書法家,在省裏開過書展,他出的一本書我在一個寫小說的領導那裏見到過,是自費出的,扉頁有他寫的“囗囗囗方家雅正,弟囗囗”字樣。
那個寫小說的領導並不喜歡書法,我一開口,他就把它送給我了。
我喜歡他的字,可是不知怎麼的,並不想跟他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