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宣和5年6月份,張覺叛金降宋,當年9月份金國大將完顏斡離不就攻克了平州,張覺逃到宋國,在金國的武力威脅下,宋國不得已殺了張覺,將他的人頭獻給金國,賠禮道歉之外,還少不了賠款。宋徽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丟臉不說,投降宋國的原遼國將領郭藥師,董才兔死狐悲,紛紛對宋國離心。
大宋宣和7年,遼國的天祚帝被金軍捕獲,遼國徹底滅亡。遼國其實早就喪失了都城,失去了絕大部分軍隊和幾乎全部土地,隻是因為天祚帝身體特別好,在野外逃亡了兩三年,天祚帝的被抓,讓實際上滅亡了的遼國從此名正言順的滅亡。
就在遼國天祚帝被捕獲的當年的11月,金國便派完顏粘罕為左副元帥,完顏斡離不為南京路都統,向宋國展開全麵進攻,同時派出和談使者,要求宋朝將河北、河東割讓給金朝,雙方以黃河為界。第二年1月份,完顏斡離不的東路軍便包圍了汴梁。
宋朝建國166年來第一次首都遭到直接進攻,愛國群眾怒不可遏,宋徽宗非常尷尬,下罪己詔承認錯誤,不久後讓位給皇太子趙桓,即為宋欽宗,改年號為靖康----靖就是平定禍亂,康就是天下太平。
汴梁城裏群情激憤,挑起戰端的童貫和公認的大奸臣蔡京被殺。幾百個禁軍銳卒自告奮勇出城殺敵,殺傷千餘金軍後安然返回,全城士氣大振。隨後金軍強行攻城,在損失千餘人後毫無進展,暫時退守黃河南岸的渡口,等待西路軍前來會合。
聽聞金軍受挫,各地宋軍紛紛來援,鄜延路馬步軍總管劉光世最先到達汴梁。劉光世所部屬於宋朝最精銳的西軍,跟西夏交戰多年,作戰經驗豐富。宋朝首都的軍隊大多都是儀仗隊,沒什麼實戰經驗,卻能打退金軍,而劉光世所部西軍是百戰精銳,消滅金軍也不在話下。一貫膽小怕事的宋朝新君趙桓也增添了許多膽氣,要禦駕親征了。
宋欽宗招待劉光世等西軍將領的宴席上。
瘦削白皙的宋欽宗問道:“劉愛卿,現今汴梁城守軍有十萬人,卿所統帶的西軍精銳又有兩萬人,朕打算效法太宗皇帝,禦駕親征,掃平金寇,卿以為如何?”
劉光世年齡不過三十六歲,是個官二代,打仗本領一般,做官本領一流,隻見他立即回應道:“汴梁城中軍隊雖多,但是久疏戰陣,守城尚可,出城野戰怕是非其所長。皇上是一國之主,萬眾仰望,若禦駕親征,於陣前過於英勇,刀槍無眼,或有不虞,那就動搖國家基礎了。我麾下西軍將士雖然隻有兩萬人,但是久經戰陣,人人都願為陛下粉身碎骨。不如以西軍為先鋒,夜襲金軍,若勝,則皇上親率守城禁軍,遙為聲援;若有不利,則固守汴梁,等待八方援軍,金軍人少,糧草不濟,不能持久。如小臣之言,可保萬全!”
在一旁陪同的楊仁政聽了侄兒劉光世的誇誇其談後,連忙說道:“完顏斡離不是金軍名將,並非弱敵。他俘獲遼國天祚帝,大敗勇悍的常勝軍,一天工夫就打下了堅城滑州,渡過了黃河天險。以數倍的兵力打他都怕打不過,怎麼能以區區兩萬兵力就去孟浪出戰。更何況戰場是東京要地,一有蹉跌,人心動搖,國家社稷就危險了。”
宋欽宗本來就膽小,聽了完顏斡離不的赫赫威名後,剛才的雄心壯誌一下子就變成膽小害怕了。
劉光世見姑父楊仁政在大庭廣眾之下否決了自己的意見,一股邪火湧上心頭,大聲說道:“主辱臣死,敵軍兵臨都城,我做大將的吃著國家俸祿,怎麼能夠躲在城中,安心享受呢?前翻聽聞京城獲勝,各路援軍踴躍赴援,如果聽聞京城一直嬰城自守,畏敵如虎,援軍還道是金人勢大,逡巡畏縮,那我大宋隻會更危險。”
楊仁政怒道:“你在陝西打了幾次勝仗?那完顏斡離不不到三個月便從平州打到汴梁,一路勢如破竹,收容大量降軍,前番進攻,隻是試探而已,損失的全是契丹和渤海的脅從降軍,金國的女真精銳並無一點損失。況且完顏斡離不征戰11年,夜間偷襲這樣的小手段怕是不易得手。”
楊光世冷笑道:“叔父如此畏戰,是怕傷著自己的寶貝兒子麼,我不帶他去就行了嘛!”楊仁政的長子楊安民正好在楊光世麾下。
楊仁政大怒。宋欽宗見手下公然當著自己的麵爭吵,臉上著實掛不住,於是命令道:“我大宋為天下第一大國,豈有敵人打到都城,兵力又數倍於敵,反而畏縮不戰的道理。狹路相逢勇者勝,出征之事,全委劉愛卿,朕不為遙製。”
楊仁政見勢難挽回,忙向皇帝叩頭請罪道:“小臣無狀,有失禮儀。臣請求親率二子,為國出戰,絕無劉將軍所說,顧惜自己兒子的事情。臣之長子,勇力絕倫,劉將軍所知;臣之幼子在康王殿下手下效力,善使強弩,必能為國宣力。萬望陛下恩準!”
宋欽宗溫和的說道:“準奏,但汴梁防守,不能無楊愛卿,楊愛卿還是在兵部李尚書手下聽用。”
“臣遵旨!”楊仁政唯唯應道,親家韓登雲的下場他仍曆曆在目,若不派兩子都上陣殺敵,他遲早要被汴梁軍民的唾沫星子淹死,一世英名就全毀了,所以不敢不作出積極主戰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