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戰後餘波(1 / 1)

楊文英投降之後,完顏烏珠將其手下殘存的兩千騎兵都分給了劉豫。劉豫進士出身,官至殿中侍禦史,金兵南下時,劉豫直接棄官躲避戰亂去了。沒想到有人把劉豫舉薦為濟南知府,劉豫知道那裏常被金人侵擾,不想去但又不能拒絕,隻得赴任。後來金軍包圍濟南,劉豫想起在宋朝好事輪不上,壞事逃不脫,越想越氣,再一個宋朝屢戰屢敗,大勢已去,於是就直接投降了金人。靠著金人的支持,劉豫四處招兵買馬,無論是土匪還是降軍,來者不拒,一概收入麾下。

對於投降的楊文英,完顏烏珠新仇舊恨湧上心頭,將其綁於馬後拖行數裏。縱然楊文英體格強健,也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當楊文英要魂歸九幽時,正好完顏塔蘭從燕京押送糧草補給返回,救下了楊文英。

完顏烏珠不解的問塔蘭:“這個人在汴梁殺我數十人,在河陽殺我數千人,在淮河北岸殺我三萬人。如此禍害,為什麼不早早除掉?”

完顏塔蘭笑道:“我還以為你跟我一樣喜歡他。”

完顏烏珠反問:“為什麼我要喜歡他?”

完顏塔蘭答道:“如果碰到的對手都是杜充一樣的酒囊飯袋,打了勝仗也沒有什麼意思;但對手如果是楊仁政楊文英父子這樣的,打了勝仗才值得高興!這樣一個讓人高興的對手,為什麼不喜歡?漢人有一句話,叫做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隻有強悍的對手才能保持女真人的勇猛,強悍的對手也應該受到我們的敬重。”

完顏烏珠說道:“好像有點道理。現在我軍損失了三萬多人,剩下的軍兵也已經疲憊不堪,難以再戰,下一步改如何進止,還請左將軍謀劃。”

完顏塔蘭道:“先偷襲清江城,如不能得手,就全軍北返修整,等待時機。聽聞完顏希伊正在謀奪宰相之位,如他得手,對你我都十分不利!”金國滅遼滅宋後,皇帝權威一直虛弱不振,而強臣對朝廷大權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完顏塔蘭算是金國的鴿派領袖,素來主張寬仁的對待被征服的各民族,減少金國內部的各族矛盾,學習漢人的製度,加強金國皇帝的權威,要享受對外戰爭獲得的大量戰利品,減少戰爭對被征服地區的破壞;而完顏希伊就是鷹派人物,其人驍勇善戰,才華卓越,一直主張以加強金國的猛克謀安製度,以金朝的女真移民奪占各族的土地,控製被征服的各民族,而且要不斷的向四周擴張,以不斷的戰爭保持女真民族的勇武。

卻說宋軍那邊,楊仁政帶著殘兵敗將,才回到南岸,所有兵卒隻剩兩萬,在北岸折損了近三萬人,尤其是最精銳的三千騎兵全軍覆沒。楊仁政喘息才定,已經有人報告清江知府趙清平已經投降金軍,將城門大開,準備迎接金軍入城。楊仁政立即帶著所有兵馬,趕赴清江城,那知府趙清平在城頭看到楊仁政帶兵殺回,羞愧難當,在城樓大殿內用腰帶上吊自殺了。楊仁政卻暫時顧不上趙知府,趕緊下令關閉城門,下令各軍登城守備,受降金軍姍姍來遲,早已人困馬乏,無力強攻,都聚在清江城前安營紮寨,很多人直接倒在冬天寒冷的地上休息。楊仁政不顧疲勞,日夜待在城牆上,四處巡視,不敢有絲毫怠慢。在各軍驚魂稍定後,楊仁政派遣十名勇士,帶著自己的奏折向揚州的宋高宗趙構彙報淮北的戰況和清江城的守備情況。十名勇士遭到金軍追擊,最後隻有三名到達揚州向宋高宗報告敗訊,宋高宗聽聞後,立即將文臣和家眷撤往江寧,將沿岸所有船隻都集中在一處,派重兵守衛。自己親率兩萬禁軍,日夜在城牆上巡視,嚴防金軍偷襲。

金軍在清江城下休整了六天後,依舊從淮河的淺處涉水過河,返回北方,左將軍完顏塔蘭也急著趕回都城黃龍府去和右將軍完顏希伊好好鬥一下法,爭奪對金國朝政的控製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