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杭州平內亂(1 / 1)

在確定了韓世忠忠於朝廷,其軍心戰力可用之後,楊文英便告別韓世忠,回杭州向宋高宗趙構複命。楊文英才到杭州郊外,已經有幾個從杭州逃出的文官攔住他。原來是皇帝的禦林軍在苗傅和劉正彥的帶領下發動兵變,誅殺宋高宗寵幸的權臣及宦官,還殺了禦林軍統帥王淵,並逼迫宋高宗趙構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

原來是禦林軍痛恨滿朝文武高官和太監作威作福,欺壓百姓,高官顯貴們自己錦衣玉食,歌舞升平而禦林軍不僅衣食拙劣,常常風餐露宿,還備受文官欺壓,疲於奔命,除了日日要忙著給皇帝趙構修建宮殿,還常常被分派給各高官看家護院,運送財物,禦林軍上下都異常氣憤,後來又聽說要北調進攻強大的金軍,氣再加上怕,於是發展為兵變。

楊文英對杭州小朝廷的種種弊病早看到眼裏,但現在金國大軍北路軍猛攻清江城,父親楊仁政連連告急呼救,南路金國大軍占領江寧府,到處劫掠,擾動得江南不得安寧,不迅速解決兵變會後患無窮。於是趕緊寫信請韓世忠,劉光世和嶽飛勤王,自己則在杭州郊外觀察形勢,收容逃跑的文武官員。

沒過幾天,勤王軍劉光世、韓世忠、嶽飛、張浚等入城,叛亂的禦林軍看到各路大軍合圍,便丟下宋高宗和才立為皇帝的趙旉,四散逃命,宋軍兵不血刃解決了兵變。

宋高宗趙構握住韓世忠的手痛哭,並四下搜捕參與兵變的作亂士兵,一共抓住了兩萬多人。法不責眾,宋高宗趙構下詔表示隻追究苗傅、劉正彥、馬柔吉等少數幾個人的責任,其他軍官士兵皆不追究。功臣之一的張浚則自請前往川陝一帶防守,被封為陝西節度使,派往陝西。劉光世則被派往江北,統帥各路救援清江城的軍隊,為清江城解圍----劉光世是楊仁政的侄兒,派他去最為穩妥。

禦林軍潰散,北伐救援清江城的計劃隻能暫緩。楊文英現在手頭也沒有軍隊,於是奏請宋高宗趙構,在被捕獲的叛軍中挑選了2000餘名摧鋒軍舊部,又向嶽飛和劉光世各借了一千名精壯混編進軍中,組成新的摧鋒軍,共四千人,日日勤加操練,準備北上救援清江城。三個月後,還沒有等到楊文英把新摧鋒軍練成,就傳來清江城失守,楊仁政英勇戰死的噩耗,楊文英痛哭流涕,發誓血債血償!

杭州西湖邊的大宋皇宮內,楊柳青青,萬籟俱靜。

宋高宗趙構憂心忡忡的問道:“現在南路金軍占領了江寧城,完顏烏珠已經先後增兵到兩萬人,聲稱要搜山檢海捉我;北路金軍攻下清江城,你父親英勇殉國,十萬金國大軍渡過了淮河,正準備大舉南下。大宋社稷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愛卿有何良策!”

楊文英朗聲回答:“現在南路金軍雖然占領了江寧城,但是處境並不好,周邊各路義軍不斷襲擾金軍,金軍損兵折將,其實金軍盤踞江寧城一年以來,一直沒有什麼大的進展。據探子探報,江寧城的金軍現在已經不足兩萬,更加上江南河網縱橫,不利於金兵騎兵馳騁,這路金兵已經是甕中之鱉,不足為患。而北路金軍在堅城清江城下頓兵一年,苦戰之後才得了一座空城,傷亡慘重,疲憊不堪,早已經是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臣料定北路金軍頂多還剩五萬人,而清江城周邊的各路大宋軍隊至少有二十多萬,北路金軍有被包圍全殲之勢!”

宋高宗眉頭舒展開來,接著問:“然則有何良策?”

楊文英回答道:“南拉北打!在江南,以陛下做誘餌,誘惑以騎兵為主的金兵以大兵追趕陛下,並以韓世忠所部八千人守住長江,不令金軍北撤,還不斷的騷擾疲憊他們。韓世忠所部擅長水戰,又有堅固的大海船,定能困住完顏烏珠大軍。再調集駐紮宜興的嶽飛所部,駐紮九江的馬擴所部,全軍北上,合圍並全殲北路金軍五萬人。得勝之後,再大軍南下,將南路的兩萬金軍來個甕中捉鱉!像這樣就能大量殺傷敵人,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金軍就不敢再南犯我大宋了。如若不然,讓金軍全師而退,那麼金軍修整好之後,明年秋高馬肥還要再來,到那時就真的兵連禍結,戰事無休無盡了!”

宋高宗不悅的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用兵不可冒險,金軍強大,需先消滅弱敵,現命令江南各軍,先消滅南路的金軍,得勝後再全軍北上,合圍北路金軍!”

楊文英還想勸諫,宋高宗卻是趁他還沒有張嘴便令他下去,楊文英也隻得無奈退走。楊文英作戰喜歡冒險,但宋高宗卻老成持重,不敢拿社稷去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