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和白宮上周在國債上限破表前的最後一刻,達成了提高舉債上限的決定,避開美債違約的災難,但信評機構標準普爾還是在美東時間8月5日下調了美國主權債信評等,從AAA調降為A++,並聲稱美債展望是“負麵”,意謂今後12到18個月內,還可能再降等。
自20世紀上半葉以來,包括標普在內的三家評級機構,對美國國債一貫維持3A的最高評級,昨天標普的舉措乃史無前例。穆迪與惠譽雖仍維持3A評級,但在標普做出降等決定後,也表示將繼續審慎觀察。美國官方在市場傳聞標普可能采取調降行動前,指出標普在計算美債負擔時犯了誤差多達2兆美元的錯誤,但標普在重新核計後不為所動,堅持調降評等。
標普之所以力抗美國政府壓力,做出了專業判斷上的堅持,相關邏輯其實不難理解:(1)如果這次美國國會與白宮在8月2日前未能達成提高債限的協議,則8月3日起,美主權債就立即出現違約,評等非降不可;(2)即使提高了債限,但減赤規模2.4兆美元,未達一般專家認為的“安全水平”4兆美元,顯示美國財政仍不具穩定性,所以也應調降,也是此次標普調降的論據;(3)就算把舉債上限一口氣調高4兆美元,信評機構也有降等的理由,因為這表示美國的主權債務問題已演變為一個長期性、結構性,甚至在常情下完全無解的難題。因此,美國的國債危機,在舉債上限調與不調及如何調之間,實是一個三難的困局。
標普做出此一決定,全球政經局勢將麵臨強烈震撼,在全球股市被經濟大衰退陰影籠罩下已普遍挫跌一周之後,這個可能帶來“雪上加霜”效應的舉動,甚至將在美國內部引發了複雜的政治反應,共和黨議員指責政府無能,也有議員要求財長蓋納立即下台。未來一周全球金融市場會受到何等影響,值得密切關注。由於美國國債3A評等的調降前所未有,一旦調降在全球範圍內會產生什麼衝擊,恐怕連專家都未必清楚,此等不確定性將對全球市場構成另類的強大壓力。就目前情勢而言,比較明確的影響,至少有:
(一)美國舉債成本將因此提高,也可能拉高各種抵押貸款與房貸成本,並因此衝擊一段時期以來美國金融當局刻意維持的超低利率貨幣政策。
(二)許多基金在投資債券時,都有相關投資標的須有3A評級的條款規定。標普調降美國國債評等,這些基金不是修改條款,就是要拋售美債或是減持更低評等資產以平衡,其對全球利率與彙率的影響相當複雜,不容低估。
(三)再一個影響就是美元。無論就美國的財政形勢與金融形勢而言,長期間,美元均隻有貶值之一途。這一點,相信美國的執政者,甚至一般百姓,都已有愈來愈多的心理準備了。事實上,美國仍在攀高中的債務,撇開戰爭等極端方式不論,似也隻有靠美元貶值才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消減。
(四)美債降等將無可避免地衝擊到全球政經形勢與權力結構。短期而言,無疑對持有美債的國家,如中國大陸、日本、台灣、香港等造成程度不一的損失;長期而言,對中國大陸,特別是中、美兩國在全球權力的大博弈,則將會因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而產生深遠的影響。
英國自1900年後,將象征全球霸主地位的三大令牌——全球製造業王國、債權國及國際儲備貨幣,一個個地交給了美國;100年後,美國在2000年達到了“飛龍在天”的巔峰,但不過30年光景,也逐一開始把製造業王國、債權國的令牌交給了中國大陸。接下來的,就是國際貨幣的大博弈了,估計還需要二三十年。標普的調降,從曆史的角度看,或將是一個關鍵的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