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人員多,但科技競爭力低下(1 / 1)

研發人員多,但科技競爭力低下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表的《國際競爭力分析報告》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59個國家競爭力進行排名。報告顯示,中國大陸(不包括港、澳、台地區)科研人數總量排世界前列。

1998年以來,中國研究與開發人員數量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兩位,在2002年和2003年的《國際競爭力分析報告》中的排名均為世界第二(第一位分別是日本和俄羅斯);2003年報告中日本、德國、法國研究與開發人員數量分別是中國的93.8%、50.7%和34.2%,分別排在世界第三、四、五位。美國則遠遠少於上述各國,排名沒有進入前25位。

在年齡結構上,中國專業技術隊伍趨於年輕化。根據1997年統計,35歲以下的專業技術人員占50.65%,50歲以下的占86.7%。

在教育程度上,中國1998年以來專業技術人員受教育的程度大幅度提高,基本與發達國家接近。

再從幾個全國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看,人力資源充沛:

巨龍集團—擁有1000多名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人員,其中具有教授、高級工程師等高級職稱和博士、碩士學位的科研人員占85%;

西安大唐—員工1800多人,本科及以上學曆者占80%;

中興通訊—員工10000餘人,其中博士、博士後近300人,碩士2000人,本科及以上學曆者占86%,擁有專利300餘項,60%是發明創造專利。

如此龐大的研發隊伍,真的能換來研發成果嗎?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公布的《2008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顯示,中國的科學競爭力和技術競爭力在55個評比對象國當中排第17位。美國居第一,中國大陸則由去年的第15位退步到第17位。

我們的科技基礎設施不僅無法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甚至還比不過新加坡、中國香港以及盧森堡這樣的小國家和地區,隻與新西蘭、馬來西亞和以色列相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