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每個人的微信圈子裏都會有些朋友高調地得瑟自己各種吃喝玩樂,你是喜歡呢,還是喜歡呢,還是喜歡呢?
無死角地曬自己的生活,原因隻有3個:1.想引起注意;2.自戀;3.自戀狂。哈哈,別被嚇到,其實真正的自戀狂是不會這樣做的,你哪兒那麼幸運就碰到這樣的人了?
自我暴露一點兒,旅行是最容易刷屏的時候,尤其姐這種網絡與微信控(關於各種控後文單獨說,一定會很有趣,你現在不妨想想自己是什麼控唄),走到哪裏拍到哪裏,上傳各種信息。於是,突然有一瞬間,我產生很強烈的負罪感,設想自己如果看到別人刷屏旅行見聞一定不太爽,有時簡直是折磨——我會羨慕嫉妒恨得一塌糊塗。
姐還專門就此問過一些朋友,A親說,回來給我帶禮物,我就讓你刷屏(前提是姐討好似的拜托過大家旅行回來有禮物,於是刷屏就理直氣壯了);B親說,挺喜歡看你的見聞的,文藝得讓人受不了了;C親說:管他呢,自己喜歡就好,大不了我加你黑名單,看不到你照片不就得了(這是多麼殺人不見血的愛啊,姐看完後果斷吐血狀)。
這個親身經曆無情地在告訴我們一個真相,現在的很多媒介無時無刻不在給自戀的人提供機會更愛自己。
承認自戀是很好的品質,大家一定要學起來,有人根本不承認自己自戀,更重要的是,有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自戀,這個就得說道說道了。
自戀是心理學中一個特別重要(加無限循環符號)的概念,這個東西越學你就會越覺得靠近人性中那個微妙和重要的核心部分,怎麼重要法兒呢?
弗大爺就是從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引發了靈感將戀母弑父或戀父弑母結合在一起的,看上去多血腥是吧。可這個隱喻無限生動地表達了人類與母親與父親剪不斷理還亂的心理關係。要想成長,必須穿越這個巨大的“誘惑”才能最終成為一個男人或女人。
關於自戀的故事是這樣的:
從前有個男孩,他的名字叫作Narcissus(水仙)。身為一名天神的兒子,他長得十分英俊。有許多愛慕著他的少女向他示愛卻都被他拒絕了,在愛慕著他的眾多少女中有位美麗的仙女叫作Echo(回音)。由於Echo不能正常地說出想說的話,而隻能不斷地重複別人的言語,所以她並不能清楚地告訴Narcissus她對他的愛意。
有天當Narcissus和他的幾個朋友在森林中漫步時跟其他的朋友走失了。他喊道:“有人在嗎?”Echo也說:“有人在嗎?”
Echo上前想抱住Narcissus卻被拒絕了。Echo非常傷心,她跑到一個無人的山洞,一直待到她的外形完全消失,隻剩下她的聲音能被人們所聽到。一名女神聽說了這件事,非常憤怒,並用神力使Narcissus愛上了他自己。當Narcissus在湖泊的水邊看到自己的影子時,他頓時愛上了水中的人。他一直待在那湖邊,直到漸漸死去,在他死的地方長出許多的野花,這種花被人們取名叫Narcissus(水仙花)。
這是我看到的版本中最好的一個,你看完後啥感覺?
自戀原來有這樣大的“自我毀滅”功能嗎?這個隱喻要告訴我們什麼?生活中這些是如何呈現的呢?
此刻突然想起時下一個很流行的句子:請好好學習愛自己,你才能更好地愛別人或得到別人的愛。
這裏的好好愛自己,不是自戀,而是一種對自己的覺察和善待,不要苛刻地對自己,不要過於追求完美,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諸如此類的,要懂得一個人的價值首先由自己確認,而不是活在他人的眼睛和嘴巴裏。
這和我們說的自戀有些區別,自戀在弗大爺眼裏是不太可能接受心理分析和治療的,源於這樣的人難以建立與他人的“移情”關係,也就是無法同理別人。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也和這樣的人接觸過,其實很容易識別出來,當一個人經常用“我”開頭說話時,你會很容易感覺到他/她的以自我為中心,就算他/她表麵上多麼親近,一旦溝通關乎決策或感受的問題時,你就會聽到很多我我我的聲音,再嚴重一些會難以忍受別人和自己分享時間,一切以自我感受好了為最終目的,你怎能指望這樣的人體會別人呢?
而這樣的人的人際關係肯定好不到哪裏去,因為你會感覺被控製,被強迫甚至忽略,有幾個人願意整天被別人這樣對待?除非是受虐傾向。寫到這裏不由得佩服自己竟然能組織這麼多東西,看,這就是自戀,而這是健康的自戀,客觀地看到自己在做什麼,且享受這個狀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