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人在邊緣(2 / 2)

講到這裏就簡單科普一下,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BPD)是精神科常見人格障礙,主要以情緒、人際關係、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並且伴隨多種衝動行為為特征,是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典型特征有學者描述,便是“穩定的不穩定”,往往表現為治療上的不依從,治療難度很大。

邊緣的人大都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如細膩、敏感、多情、權威、優越、不可一世、自命不凡、親切、誘惑、若即若離、控製等。你會被這些特質吸引過去,因為你發現他們身上有你自己沒有的,你多希望自己也能擁有它們中的某幾樣,而獨獨你沒有。

於是,你因為這些而靠近這個人,於是,某個時候,你發現對方還有常人沒有的能力,如多疑、偏執、毀滅、自毀、威脅、侵入、渴望融合,就像鍾擺兩級,大幅度擺蕩,或像秋千,蕩得高固然刺激,同時有眩暈感,搞不好就掉下來,到那時才發現撤出已經來不及了。

妹妹的人際關係便是如此,她很漂亮,身邊不乏追求者,但能相處的很少,不是懷疑人家“劈腿”,就是會突然不理對方導致冷卻了感情不了了之。

有人形容跟她在一起可以上天入地,可想而知既過癮又危險,這種兩極分化是邊緣性人格障礙明顯的特征。一不留神,你會把她的多變當成性情中人來看待,接觸久了你才知道自己上當了。和這樣的人相處,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識破這些的能力,很容易被吞噬或者黏住,或者認同她的脆弱從而激發出自己拯救者的情節,好像對方離開了自己就真的活不成了。

注意,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自殺成功率是8%~10%,可見他們不是鬧著玩兒的,曾經有人沒有識別出這樣的朋友,導致自己親眼看到了對方自殺成功,從而對自己的身心也造成了嚴重影響,那是一種無力回天的自責。可見,判斷和識別這樣的人群對自己也有很大幫助,不管你是不是做心理谘詢師。

做心理谘詢首先要學習變態心理學,從診斷做起,即便我們沒有處方權,可我們要有相關知識,才能篩選出適合做谘詢的人群。連病與非病都看不出來,就是江湖騙子,到最後兩敗俱傷,很可能自己成了病人,被自己的全能感拖下了無底深淵,所謂的職業素質更不是說著玩兒的,這才是真正的性命攸關。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跟踩鋼絲一樣有種命懸一線的感覺,其脆弱性很容易讓他們感覺危險和被威脅,所以要時刻保護自己。他們缺乏和周圍環境彈性的相處的能力,無法把自己和別人看成穩定的個體,不能很好協調自己的情緒,所以投射到外界也是不穩定的,與人交往時自然邊界不清楚,因為很容易把自己的感受等同於別人的感受。

他們喜歡控製他人來滿足自己被關注的願望,同時對死亡有種說不清的情感。

通過死才能感到自己活著,這句話請大家一定仔細體會,有的人就是難以確定自己在他人心理的位置,其實是在尋找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