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SM是什麼(2 / 2)

施虐與受虐的心理動機是什麼,你想不想知道?

如果我說,它們的相同之處是成長經曆中遭受的類似創傷,你會信嗎?

如果我說,它們本來是一回事兒,你信嗎?

如果我說,它們可以同時存在於一個人身上甚至同一個時刻,你會信嗎?

如果我說,SM是普遍大眾都需要的,就像屋子裏有頭大象,可就是沒人說,你會想象那個場麵從而會心一笑嗎?

最後我會說,SM不過如此,你可以在認清了它以後不玩兒,或者玩兒得更精彩,你想不想學習?

好吧,一個個來。

首先,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成長經曆,就算你的父母是超級無敵完美無缺型,也一定有忽略照顧你的地方,更何況世界上本沒有這樣的父母。

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這節說的虐與被虐不單單是肢體與性的,那些都屬於極端和變態的範疇,我們還是說說它的外延。你會發現它沒有想象的可怕,但也沒有想象的可愛,而它就在身邊。

過於照顧和過於疏忽都是精神虐待。原因很簡單,前者會讓你無所遁形,任何蛛絲馬跡的情緒都會被覺察和提前滿足,你會覺得周圍布滿了檢測頭,這樣侵略式的養育方式是要命的,你會發現孩子到最後根本沒有自主思考和做決定的能力,而一旦照顧喪失,很容易出現精神或心理問題;後者像生活在幹涸的沙漠裏,沒有情感回應,沒有風,沒有水,一切都那麼貧瘠,根本沒有半點滋養,你會發現孩子變得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沒有情感回應能力。

可見怎樣的土壤長出怎樣的植物,千萬要看護好自己的土地,所謂的創傷不過是土地過於潮濕或者幹旱,從根兒那裏就缺乏營養,怎麼能不受影響?這個天下大同。

其次,虐待的同時一定有被虐待方,不然談不上虐。攻與受是一對的關係,愛與恨是一回事兒,不愛哪兒來的恨?到底是先有愛還是先有恨,誰說得清楚?虐也一樣,幾乎是同時發生的,一個釋放,一個吸收,全都不由自主,到頭來你會發現這裏有個強迫性重複,越怕什麼越來什麼。此刻需要嚴肅地反思,自己身上的什麼會招惹這樣的人。

再次,跟自慰差不多,世界上也有自虐這回事兒,不求人,自己搞定,指的是一種自我要求過高但不自知,屢屢遭受失敗打擊可目標依然遠大的人。還有一種情況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屢屢情緒受挫時通過自殘身體來滿足某種需要,要麼是存在感,僅需要疼來證明自己還活著,要麼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威脅周圍的人。

自虐的人多半自戀,認為別人無法理解自己,自己的獨特性差不多到了拯救者的位置,但凡受一點點委屈,就恨不得殺了自己才解恨,這樣的人一定要接受心理治療或幫助,但的確是很難被治療。

最後,歡樂容易分享,而痛苦和艱難很難被分享,我們被教化得要自強不息,永遠向那些比自己還困難但依然頑強生活的人學習,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日子讓我們無法自由地說自己有多苦。不然,你會被無情地批判成無能。表達憤怒、悲傷、痛苦、不滿、艱辛、委屈、脆弱等情緒成了妄想,還沒等你開口,一堆人等著說你怎麼那麼不知足,不是社會不給機會,而是你不夠努力諸如此類虐心的話。天地良心,一個無法直麵自己情緒的人,你讓他/她如何有創造力?

自由表達自己就是屋裏的大象,而多少人可以視而不見?不是不會,而是意識不到自己可以這樣做。

或許我們周圍不乏困境中出現的傑出人才,而真正成功人士的內心世界你知道嗎?除了表麵的光鮮外,你知道他們也正在受抑鬱情緒的困擾嗎?生活質量固然離不開物質,可貧瘠的精神就算創造出再多的物質,早晚也會被高處不勝寒的孤獨虐待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