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說了控與癖的概念衍生,現在可以細化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挑戰三觀的具體控了,歡迎對號入座和不屑一顧。雖然在職業習慣上我不願意給任何事情和現象貼上標簽,但也不能否認標簽的好處是迅速捕捉到自己的特點和找到同類,然後看看這樣的心理動機是什麼,難道你不好奇嗎?反正我好奇。
在一眾控係列中,有那麼幾個值得特別說說的,因為有微妙的心理需求和意義,這些也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
“顏控”字麵上好理解吧,喜歡好看的顏色唄?難不成說的是畫家?嘻嘻,那你就被忽悠了,這裏說的顏色,強調的是後麵的“色”,不過叫“色控”會怪怪的而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啊)。外貌協會這個詞都知道吧,就是顏控的前身啦。
就算個體差異再不一樣,大家對白富美或高富帥都有天生的好感吧?攻受兼備的款,眼睛大小都不是問題,關鍵姐看了得順眼,萊昂納多來了如果不是姐的菜照樣可以不鳥。
眼睛和心是連著的,心裏喜歡,眼睛自然就看過去了,而這種審美是啥時候建立起來的呢?
想象我們還是小孩子時,最先看到的人就是照顧我們的人,他們的脾氣秉性,穿著打扮是第一波進入視覺係統的“模版”。幾乎沒有小姑娘沒穿過媽媽的高跟鞋,男孩子沒紮上爸爸的皮帶吧,這就是一個超級說明問題的“模仿”,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成為媽媽或爸爸那樣的人。
每個人都要經曆這樣的自我認同階段,無論是生理性別還是心理性別,如果在這個時候出現無法模仿或者難以模仿的對象,就很可能出現自我身份模糊或者猶豫的狀態,而結果不止一種。
顏控就是一種對一切自己喜歡的美好事物的喜愛,大多數情況下指的是外表,對人、對物其實都一樣。
“美少年控”:我們稀罕年輕的容顏和身體,稀罕充滿活力的生命力。
當然,姐弟戀模式的喜愛會更有代表性,那會激發出女子的母性。對,母性,這是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就算男比女大,在女人身上,男人依然尋找的是如母親般的溫暖和滿足,反之,女人希望找的是如父親般的寬厚與承擔。看吧,不管你信不信,伴侶關係裏脫離不開對父母情感的投射與移情,要麼找類似的,要麼找完全不同的,都是基於我們看到和體會到的那個“原型”。
少年是充滿誘惑的,矯捷的身材,羞澀的個性,不諳世事的單純,這一切都讓人心存向往,年上攻不就是這種情況嗎?在照顧對方的過程中,自己也年輕著。
如果年長的女性是母性的象征的話,年長的男性則是父親的象征,一個成熟、擔當、控製一切的父親對一個家庭來說至關重要,和這樣的人相處會體驗到自己不用費吹灰之力的照顧,省了自己多少事兒啊。
依戀每個人都有,當我們身邊有這樣值得依戀的人時,人是會很容易退行到一個孩子狀態的,情願啥也不做,啥也不承擔,一切都那麼輕鬆,該有多好(關於退行,後麵會專門寫,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心理學現象)。
“大叔控”:對年長的男性的親近感和愛情,是咋回事兒?跟自己年齡相仿或比自己小的人就是看不上,有的人甚至會對已婚男士情有獨鍾,屢屢掉進那個三角或者多角關係裏。
這個和坊間所說的“戀老”還是有所區別的,並不是萌“年齡差”,也不是衝著家底厚實多金,而是大叔身上一定要具備某種特質,比如成熟的帥、經曆豐富、穩重而包容的脾氣性格、強大的責任心等。
對於小說來說,恐怕各種控的人物關係也是比較容易吸引讀者的,懸疑+反差+絕美的場景+愛+不可能變成可能+逆襲+曖昧+虐心+挑戰=一個故事的精彩程度。
當一個本屬於別人的東西最終屬於了自己時,會大大滿足自戀和那種競爭下得到的快感,仿佛孩子在和父母的一方爭奪另一方的愛一樣。
精神分析不是妄想出來的理論,也不是希臘神話裏生出來的理論,而是案例、生活、個人體驗相結合下最終的彙總。再回歸理論時,你會發現弗大爺做了一個多麼偉大的事兒,不然他不會被稱作世界上最偉大的三個猶太人之一。而他還有個偉大的理論就是關於夢的,《夢的解析》一書第一次對人類的夢境做了詮釋和分析,那是個無法言說的玄妙世界,或許我可以找個機會說說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