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或看到“萌”這個字兒,你能想到什麼?
女娃、嬌小女娃、妹子、長發劉海、短發精幹、大眼長睫毛、可愛、娃娃音、蝴蝶結、嗲嗲、頭發換各種顏色、腿長、纖細、無力、傲慢、嬌蠻……
你可以繼續寫自己認為和萌沾邊兒的詞兒,或許你也可以說自己就很萌。萌已經由一個專屬領域(ACG)專人專用降落到了基層,儼然成了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容詞兒。
從高級動物——人類,到非人類——動物界、植物界和N次元的各種界都可以找到萌態的。
和動漫相關的N多新名詞兒開創了人類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新領域——把性格特質可以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乖巧、傲嬌、刁蠻、腹黑、神經質,這樣的女孩子可以一臉無辜狀就要了你的親命去(惡魔、吸血鬼、女王),也可以不露痕跡地俘虜了你的心(蘿莉、禦女、玉女、熟女)。
跟曼陀羅一樣,女娃的心可以花開萬朵沁人心脾,更可以句句戳你要害,折騰得你死去活來。
真正的萌是發自骨子裏的甜美可人,善解人意,哪怕亦正亦邪呢,也是真性情,誰不喜歡呢。
而它的心理學含義還要不要說呢?就怕有人說咱矯情,什麼都往心理上靠靠!真是的,雖然一切存在都是有道理的,但這個世界上絕沒有無緣無故的出現和消失,隻要你想去探究,都有空間說。
首先,但凡萌芽狀的東西都惹人喜愛,小動物、植物、嬰兒,那種天然去雕飾的感覺實在吸引人。在二次元的世界,萌可以作為滿足人們對純潔簡單的向往,跟蘿莉有一拚,蘿莉多半都萌。因為年輕,因為無拘無束,因為任你雨打風吹去,我就是如此幹幹淨淨地存在,不容你半點褻瀆染指。
其次,萌會給人放鬆感,喚醒內心裏本來就具備的萌態,隻不過被成長的車輪甩在了看不見的塵埃裏。或許有人說,那有啥好的,都這麼大了還賣萌,丟不丟人啊?停!難道你在喜歡的人麵前就一本正經地從不無理取鬧或者撒嬌耍賴?難道你就不曾用這樣的方式“考驗考驗”那個人是不是夠大度?難道你就不曾幻想(哪怕隻有一絲),不長大該有多好?有一大堆理由不去管那麼多臭事兒,顧及那麼多人的感受,要聽話,要成熟,要這,要那,獨獨沒有要自己怎麼放鬆怎麼真實怎麼來。所以,萌有時被壓抑了,動漫可以把它還原並放大給你看,不用深究它的寫實性,隻管看它的純粹就好。
然後,萌的核心是拋卻一切世俗就這樣一路乖巧可愛頑劣到底,治愈係也好,劇情係也好,不過是不同的敘事方式而已,突出的都是忽閃忽閃的眼睛,若趕上寶島似的配音,就幹脆準備牙倒一嘴好了。
再然後,萌動漫儼然已經自成一派,網絡了一批男生和女生,格調之清新不由得你不喜歡。想必也能滿足一波禦宅男的幻想。一切源於性的說法過於教條和挑戰,那我們就暫且莊嚴而神聖地說一句,這乃人類對一切美好與乖巧事物的渴望與天性,無關性、性別、年齡,隻關乎萌裏麵的那份無邪(有邪)的可愛與萌動,許你有重口味,就許我們一萌到底。
最後,“萌太奇”真的不奇怪,而是新奇的奇,奇思妙想的奇,奇人異事的奇。或許從此以後你就萌化了,一定跟你看了什麼無關,那不過是個機會讓你煥發了“萌姿”。
再說一個重點,沉浸在二次元的世界,恐怕人會更容易認同萌的絕對化,從而脫離了現實性。這樣的人會讓人有難以溝通的感覺,思維方式是動漫性的,有點跳躍、有點無序、有點純粹。好吧,那是個內化了的語言係統,試想一個從十幾歲就看動漫的人來說,那種文化浸泡是會影響他的。
下麵會提到自我的邊界感,也就是說,在一個人初步建立邊界時,周圍環境要給他機會去探索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並且在這樣的關係裏去承擔挫折,因為顯然不是自己的東西或感受就該還給對方,而一味地都認同下來是會出問題的。所以,才會出現把二次元的事情等同於現實,於是在現實裏去尋找類似的感情,那就壞了。就像男孩子看武俠小說,於是幻想整個世界就是武林;女孩子們看言情,於是就認為多情總被無情誤。
綜上所述:所有但凡關乎“情結”的東西都和每個人最原始的需要有關。這些需要要麼被實現了,於是我們滿足,要麼永遠不可能實現,於是我們選擇創造。無論哪種,沒有情結就沒有發展,這句話不難懂吧?
對了,重要的一點是,二次元的世界和三次元的不同與區別。有的人深陷二次元出不來,多少是有心理問題的。那是和現實脫節地投入與沉浸,而三次元的世界才能讓人豐富、生動、靠近真實,在真實裏依然可以找尋浪漫與純真,而不至於懷疑這個世界上都是假的、虛的、傷人的勾當。
建立一個邊界也是成熟的體現,能純能濁,能屈能伸,能直能彎(該打!啪啪的!!我在很多場合都說過,當一個人無法確認自己時,越朦朧的越安全,也更顯得自己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