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企業命運的咽喉(3 / 3)

這類債務人對債務的心理性態,可分為積極的——即想方設法償還債務;消極的——即無動於衷,漠然處之。對於積極的債務人,可盡可能地幫助支持,爭取債務人早日清償債務。對消極的債務人應施加壓力,盡快采取法律手段,包括提出破產申請。

3.故意拖欠

故意拖欠是指有償還能力的法人,尋找種種借口,拖延履行義務。在實踐中,經常遇到的是債務人聲稱無履行能力或答應履行,但到期變卦;也有胡攪蠻纏,聽起來好像自己不但不應履行義務,反而還受到了損失。故意拖欠還有一種常見的現象,就是推躲不見討債人員。

這類債務人的心理是:能磨就磨,能拖就拖,能少還就少還,不見棺材不落淚。對故意拖欠者,除了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使其感到不履行義務對自己的經營活動有影響、對個人在聲譽道德方麵有損害外,請求國家強製力製裁是最有效的方法。

4.存心賴賬

存心賴賬,根據其賴賬心理形成的時間不同,可分為一開始就準備賴賬、在變動過程中有機可乘賴賬,或根據討債者的情況賴賬三種。

這三種賴賬一般表現為:拒不承認其義務,或強詞奪理,吹毛求疵,尋找債權人的缺點,或幹脆外逃難尋。一旦發現債務人賴賬的動機就要引起高度重視,即請國家機關處理,同時收集必要證據,不給債務人可乘之機。

5.蓄意詐騙

蓄意詐騙,是指詐騙人一開始就以騙取財物為目的。企圖利用合同糾紛等合法手段,達到非法目的,對此類債務人,萬不能讓其抓住債權人討債要款心切的心理,或與之妥協甚至為其掩蓋罪行。這樣做的後果,非但不能達到討回欠款的目的,反而給討債增加難度,使犯罪分子越發猖撅。

在實際上,債務人境況和心理相當複雜,而且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在此難以舉例,但需提出的是:當債務主體是公民或公民利用法人名義而實際債務人是公民時,債務人躲藏外逃甚至被關押、判刑的情況屢有發生,給討債帶來了巨大不利,對此,討債人員的決心和意誌就對討債起重要作用,盡早訴諸國家機關有利於減少損失。

另外,在實際中還遇到債務人死亡的情況,對債務人死亡後債務由誰承擔,繼承法對此有原則性規定,一般繼承人繼承其財產的,同時應承擔被繼承人的債務。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可以不承擔被繼承人的債務,但是如果債務人生前已將其財產以各種方式交給了第三人,在可能的情況下,法律規定應當返還債權人財產,債權人就應努力追討。

108.對企業成本敏銳起來

現代企業中銷售和利潤的增長很重要,但是同時不能缺乏成本意識。多大數量的銷售要花費多少成本,成本率是上升還是下降等等,必須經常裝在大腦裏。

當代市場經濟中,競爭對手擁擠,顧客爭奪戰激烈,如果不是十分有特色的商品,爭奪往往會通過價格來進行。另外,獨特的商品一經銷售,即使當初買賣紅火,但不久類似商品登場,結果還是靠價格決定勝負。

在流通世界,廉價商店急速抬頭。特定的商品用現金大量買進,以此降低成本,進而極端地降低賣價,即所謂的薄利多銷。為降低商店總體的成本,不講究商品的陳列,有的商店將裝著商品的紙箱重疊著賣,還有的商店省略包裝。總之,徹底地降低成本,靠低價格戰略來招攬顧客。

不論如何,現在的企業競爭以成本決勝負已變得非常濃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成本感覺是經營者最為重要的經營感覺,毫不誇張。

經營的基本原則是以最小的犧牲獲得最大的成果,換言之,即以較少的成本獲得較大的銷售額。但銷售額不論怎麼提高,成本花費過大,不出絲毫利潤的經營毫無意義。相反,隻關心降低成本,疏忽了增大銷售額也會讓人傷腦筋。

企業降低成本的努力,是為了在擴大利潤幅度的同時,提高銷售。通過降低成本來降低價格,由此把顧客拉到本公司,即是,為了提高銷售額而努力降低成本。

當然,經營變為價格競爭並不是令人高興的事,這樣一來,不管怎樣說規模大總會占上風,中小企業沒有獲勝的優勢。因此,為了以最小的犧牲獲得最大的成果,與自己的公司置身在哪一行業,進入哪一種事業有密切的關係。在此暫且不談這個問題。

總之,確實希望企業主在考慮成本的時候,不要隻看與成本有關的數字,必須具有包括銷售額在內的整體經營視點,這是成本管理負責人與經營者的基本不同點。成本管理負責人應傾注全力降低成本,而經營者去關心此事卻是錯誤的。有的經營者隻會經常一個勁地喊:“要降低成本,降低!”應該考慮一下是否說得過頭了。

那麼,經營者對有關成本的那些數字,怎樣看才行呢?

第一,相對於銷售額花費了多少直接成本。企業主不應該看直接成本多少,而應該看相對於銷售額的比率。在其意義上,把附加價值比率作為指標最合適。附加價值即企業活動所產生的新價值,一般來說,包括零售和批發業的商業是指銷售額總利潤(銷售額減去銷售成本),製造業等工業是指加工額(生產額或銷售額減去材料費、外協費),建設業是指完成加工額院成工程額減去材料費、勞務費、外協費),這些數字相當於附加價值。附加價值與銷售額之比為附加價值比率,這幾年的大致平均值,製造業為41%-42%,建設業為27%-28%,批發業為18%左右,零售業為大約30%。如果本公司的數字比這些平均值低,說明直接成本花費過多,在這種情況下,努力降低進價,降低對外協作成本等等,將成為經營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