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等待那本入門書的出現(2 / 3)

選好書vs選對書

成功完成第一階段任務,女兒對繪本不再敬而遠之。幼兒園繪本屋內藏有豐富的繪本,一天一本,三年畢業時都讀不完,可是女兒卻始終盯著幾本“動作劇”不放,令我困惑了好長時間。

我曾列出適合小班幼兒的繪本選擇提綱:首先選擇色彩明快,語句簡短,結局圓滿的;進階版本可按作者或按出版社,甚至按認知類型(曆史,地理,數學,音樂)等係列來選。也曾打算按這個提綱把繪本屋裏某位作者的繪本一一借閱,可是到了現場會發現,若不是對該作者很了解,要在茫茫書叢裏找到他的作品真不是件易事,而且暢銷書是不會躺在架子上等人的,我眼神還沒聚焦呢,有眼尖的書友就把它抱走了。繼而,鐵了心把某一係列的書成套都買了,可買單後女兒又不買賬,被拒看在那時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

孩子總是對接近她“最近發展區”的事物感興趣,我們也應該以此為參考向孩子提供素材。

買來不看的書是不是就浪費了?其實,這裏有個分級閱讀的概念,孩子總是對接近她“最近發展區”的事物感興趣,我們也應該以此為參考向孩子提供素材。隻是倘若像我此刻一樣尚在摸索,買了跨級的書,這書便須得放一放了。以我後來的經驗,到了一定時期,女兒還是會對這些書發生興趣,不會浪費的,喜歡的好書值得入手;隻是就當下而言那算遠水,不解近渴。沒選對書的直接結果是女兒不會主動要求看書,她的小書架上已經有了點存貨,但她每次都匆匆走過,幾乎不曾停下來自覺地取過一本書看。

單本書的N次閱讀

女兒對書看得不多,不過讀書的時間卻慢慢地延長了。這個轉變來自我們生活節奏的變化。長輩與我們分開住後,女兒因為沒有外公外婆在,特別黏我,放學後我倆幾乎就成了合體人。這也促使我重新分配時間與精力,除了把爸爸這一“大件”利用起來,能讓女兒參與的家庭事務都邀請她參與,包括去超市、打掃房間和庭院、幫廚切菜打蛋淘米等。女兒再也沒有機會偷瞄外公看的電視節目或者在我找她幫忙的時候跑去外婆那裏撒嬌,於是,讀繪本就成了我倆共同的休閑項目。

推薦書目:《點點點》《小房子》

這期間,我倆的步調非常合拍,親子閱讀的量大幅上升,從每天爭取讀30分鍾,到1小時,到之後必須事先講好結束的時間,不然女兒會沒完沒了地要求重複,也不管我是不是已經講得口幹舌燥。當時點播率最高的是《點點點》和《小房子》,至今小房子還無數次地以抽象派或現代畫派的風格出現在女兒的塗鴉中。

小班下學期,按3歲半的女兒的身心發育階段,她對繪本的心理需求在數量上隻要那麼幾本,程度上卻需要N次重複。

回首總結,也隻能說當初的困惑在當時是無解的,隻能假以時日。一方麵,要從經驗中獲益,兒童必須具備生物學意義上的準備狀態。小班下學期,按3歲半的女兒的身心發育階段,她對繪本的心理需求在數量上隻要那麼幾本,程度上卻需要N次重複。其中的心理落差和口幹舌燥隻能由做媽媽的我自己體驗一番啦。另一方麵,閱讀並非是孤立的事件,生活的其他方麵會在無形中對其產生影響,有理由相信,它也反過來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令人著迷的線描繪本重塗色

隨著閱讀量的上升和閱讀體驗的深入,我自己在繪本世界裏流連忘返,和女兒的親子閱讀也漸入佳境。

後來,我接觸到英文原版繪本,原版和中文版的文本風味的差異,出版係列和風格的變化等,令我自己對繪本興趣大增。同時,又得益於在幼兒園裏的“悅讀坊”與繪本閱讀專家和媽媽們的定期交流,我強烈意識到讀好繪本的過程也是對繪本的再創造,讀者要用自己的想象和情趣來介入,才能有所得。一切藝術作品都是如此,要帶著創造性去欣賞。隨著閱讀量的上升和閱讀體驗的深入,我自己在繪本世界裏流連忘返,和女兒的親子閱讀也漸入佳境。

我把繪本上的圖畫描畫下來,然後和女兒一起上色。

女兒4周歲了,媽媽有變化,她也有變化,這一時期,她對顏色特別敏感。我們曾把繪本《忙碌的周末》畫下來上色。最初有這個想法是因為這本書講述了一家三口的周末日常生活,女兒非常喜歡,由於書是借閱的,我們打算自己買一本,卻發現已經絕版。心想一共30多頁不算厚,不如試試邊讀邊畫吧。把圖畫線描下來,然後一起上色。最初她上大色塊,我上小色塊,逐漸她也能更好地控製蠟筆進而上一些小色塊了。在忙碌了一天後,我們的繪本成功完成了。

接著,我們還製作了另一本水彩上色的繪本作品Leo The Late Bloomer ,由於還不能很好地控製軟筆,正式上水彩對她有難度,所以正式的畫麵由我上色,她的任務是幫我擠顏色。順便熟悉顏色的英語,我用英語說我需要紅色, 她就擠好紅色;我用英語說我需要藍色,她就擠好藍色……以此類推,幾次以後就能熟悉這些英語單詞了。

不擠顏色的時候,女兒就在自己的紙上蹭一點顏料隨意地畫,畫得最多的是《小房子》裏的小房子。不時地,她就關注一下我這邊的進展,一次封麵上有個單詞“Bloomer”最後的字母“r”漏寫了,她馬上發現了。如果我上色的深淺濃淡與原書有出入,她也會提出意見。總體上,女兒對原作和複製品的一致性有很高的分辨力。我們自己動手後,才發現從頭到尾完成一本繪本不像想的那麼容易。

有時爸爸會冒出來表示不解:“怎麼費那麼大勁?”女兒回答:“這是我們的作品,做紀念!”我答他:“畫下來就不用買書了,書也很貴!”雖然買書的錢是省下了,但在時間和精力上投入的成本可不是一點點,好在我們也有大大的審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