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等待那本入門書的出現(3 / 3)

今天啥心情,看顏色選繪本

我們嚐試以封麵顏色為線索挑選繪本。

除了複製繪本進行填色,我們也將顏色應用到了女兒的自主選擇繪本上。受到“九九消寒圖”(幼兒園冬至的點梅活動)的啟發,我們嚐試以封麵顏色為線索挑選繪本,紅橙黃綠靛藍紫,怎麼決定選哪個顏色呢?依據此刻的心情!

清晰地記得當天有了這個新想法後,我倆特別高興,一致認為可以選紅色係的繪本看,當時清點了一下書架上的紅色繪本,有純紅色的《尼古拉的三個問題》、橙紅色的《快活的獅子》、大紅色的《聖誕火雞傳奇》和酒紅色的《安娜的新大衣》。

讀完這些繪本後,稍作留意就會發現,好繪本的封麵色調必定是繪圖者經過深思熟慮的,的確能預示故事的情感基調。

例如,《快活的獅子》如同其封麵的橙紅充滿了陽光的快樂氣息,雖然它的法式幽默,女兒還有些摸不著頭腦,可是裏麵活靈活現的畫麵已令她忍俊不禁。

《安娜的新大衣》用了深亮的酒紅色,這既符合故事深沉的背景,也用紅色烘托了故事結尾的圓滿和希望。

《尼古拉的三個問題》封麵是純粹的深紅色,和故事裏小男孩尼古拉手中的紅色風箏呼應,有一種視覺的聯動,如同他提出的三個終極問題一樣牽動著我們閱讀時的思緒。

《聖誕火雞傳奇》裏,火雞女士的大將之風令人稱奇,整個故事在淡紫紅色的背景中展開,分明在意料之外,卻又似乎在情理之中,有一種樂觀的機智,讀後不禁令人莞爾一笑。

這個方式無意中拓展了女兒選書的思路,選中了許多以前她不會觸及的書目。以上幾本紅色的書後來都入選了她喜愛的書單,也使她對這種直白的挑選方式產生極大興趣。從此,在一起選書的時候,我們都是從從容容,把前一次沒看完的顏色係列書看完,或依照當天的心情選一個新的顏色係列。有時,她的心情顏色和我的心情顏色會不同,那我們會各自分開挑選,並且約好互相識別和體諒一下對方的心情。

推薦書目:《糟糕,身上長條紋了》

有趣的是,被她點擊率最高的一本書是《糟糕,身上長條紋了》,講述一個小女孩早上醒來身上長了彩色條紋的故事。彩色,就是女兒最愛挑的顏色,像她這樣年齡的孩子,屬於她們的心情色彩就是彩色啊。

不過誰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那天她很肯定地說她要選一本黑色的書,結果選了一本黑色封麵的《爸爸》,真是任性啊。借由兒童繪本才有了這樣的機會,讓我能伴著女兒作隨心暢想式的挑選,而這樣的挑選方式也算得上是對繪本最獨特的喜愛吧。

如果僅僅著眼於兒童能說的內容,就會低估他們的理解能力。

在按照顏色選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如果僅僅著眼於兒童能說的內容,就會低估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女兒的表達能力比起來,她的閱讀理解能力也許是水麵下的冰山。

當我們倆最初為著封麵主題色而把《蘇菲的傑作》(淺灰)、《大家來聽音樂會》(紅色),《糟糕,身上長條紋了》(彩色)、《讓路給小鴨子》(墨綠)這些篇幅較長的繪本帶回家時,我曾懷疑過女兒能不能聽我念完,因為我會念完中文念英文,有時念得連自己都走神了。可是她都表現出了穩定的興趣,每晚會要求我念幾次,每次都是靜靜地聽完,沒有提問,我沒有她也沒有。隻是當我念完《大家來聽音樂會》,她會熱烈鼓掌,以示“再來一遍”;在琴行看到樂器會突然說出它的英文名稱;她還把真的蜘蛛當成蘇菲,輕手輕腳不去打擾它。

孩子在繪本閱讀中的收獲很難量化,繪本總是提供了比問幾個問題、聽一聽答案多得多的內容,所以現在我要做的就是把握親子閱讀的時機,和她一起度過溫暖而有意義的共讀時光。

正因為孩子在繪本閱讀中的收獲很難量化,繪本總是提供了比問幾個問題、聽一聽答案多得多的內容,所以現在我要做的就是把握親子閱讀的時機,和她一起度過溫暖而有意義的共讀時光。

轉眼,女兒5周歲了,進了大班,正是擴大閱讀量的時候,現在我們選書可以有點隨心所欲了,雖然選的時候並沒有限定的主題,但卻總能發現有興趣的好書,這得益於持續進行閱讀繪本兩年來培養出來的一點感覺,還有女兒吸收能力的增強。

而今第三年的開頭,我仍是女兒的專用朗讀機,她目前並不太識字,所以離自主閱讀還有距離,但這並不阻擋她假裝識字的熱情。好幾次,她到小夥伴家玩,拿起一本書就自信滿滿地開始讀起來,不明就裏的其他家長讚她識字量大,我隻能據實相告,那是女兒現場在編故事,事實上她隻認得自己的名字。

我挺珍惜她現在還不識字的時光,一旦識字孩子就會進入注意力和思維的另一個階段。

不過女兒愛收集字的苗頭已經出現了,比如她發現中文“一二三四”的書寫有別於阿拉伯數字,就來告訴我這個新發現並饒有興趣地識記下來。我挺珍惜她現在還不識字的時光,一旦識字孩子就會進入注意力和思維的另一個階段。希望在進入下一階段前,她能充分享受看圖的樂趣,並在日後依然保有這種樂趣。確切地講,這兩年來,她是讀了大量的畫——配音的畫。

獨“閱”樂不如眾“閱”樂,和誌同道合的家長多交流,聽聽他們的經驗,取長補短。有時某個家長提起的某本書,會無意間打開一個自己未察覺的視野,然後能和孩子領略到一係列好書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