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自己選書偏好的倔強男孩(2 / 3)

推薦書目:《月亮下看貓頭鷹》

兒子3歲多時喜歡了一本書,讓我不太明白,這本書是《月亮下看貓頭鷹》。隆冬的白雪皚皚的深夜,為了看貓頭鷹,小女孩和爸爸去樹林“探險”。四周靜極了,看貓頭鷹就是要安靜,小女孩和爸爸不說一句話,深夜的樹林被寒冷和黑暗籠罩,在心裏告訴自己一定要安靜,一定要堅強,一定要勇敢。貓頭鷹來了,他們和貓頭鷹你看我,我看你,看了1分鍾、3分鍾,或者足足看了100分鍾也說不定。回家路上倆人仍然一聲不響。

整本書沒有有趣的情節,用小女孩的心理活動貫穿起故事。父女的深情,小女孩內心的期待、緊張、喜悅都是隱藏在恬靜文字背後的。畫麵的主基調是黑、白、褐色和暗暗的藍色。令我詫異的是兒子在3歲多就喜歡上了這本書,雖然文字頗多,講起來很是費口舌,但兒子就是喜歡一遍一遍地聽,靜靜地,如同這個小女孩,什麼話也不說。

推薦書目:《小恩的秘密花園》

後來,又出現了一本兒子在3歲半時反複閱讀好幾十遍的書——《小恩的秘密花園》。整本書是用小恩寫給舅舅、媽媽、爸爸、奶奶的信來講述整個故事。這讓兒子對寫信產生了興趣,希望了解寫信是怎麼回事。故事的開頭是爸爸媽媽失業,生活拮據,小女孩小恩隻能搬去和舅舅同住。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這是不曾體會過的灰暗生活。小恩和奶奶也滿是愁容,即將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奶奶給了小恩種子,會變成花園的種子,這給每個人包括閱讀的人都帶來了光明。書裏的舅舅是一個不會笑的人,小恩希望舅舅會笑。書中說:“有一天我寫給吉姆舅舅一首很長的詩,他都沒有笑。不過我想,他應該喜歡我的詩吧,因為他念得很大聲,念完還放進他的口袋裏拍了幾下。”小恩還是想讓舅舅笑,所以她計劃了一個秘密。她來到樓頂,橫七豎八的罐子、破舊的箱子、各種廢棄物的樓頂在小恩眼裏是個種花的好場所。用家裏寄來的種子和幼苗,小恩在每個窗台和陽台上都種上了花。小恩成了“小園丁”。到了揭曉秘密的那天,看到了鮮花滿園的屋頂,兒子和我一同讚歎!舅舅帶來滿是花朵的蛋糕,兒子也和小恩一樣欣喜。小恩家裏的情況好轉,可以回家了。生活不就是這樣嗎?你辛勤勞動、播種、培植,總會收獲美好。奶奶對小恩的愛、舅舅雖不會笑卻也感情豐富、小恩的勤勞樂觀富有愛心,全都表現出來了。兒子深深喜歡小恩,也像小恩一樣向往美好,喜歡美麗的花,喜歡找種子播種,喜歡當個“小園丁”,還要把我家屋頂變成“小白花園”。就像書中小恩給奶奶寫信,兒子還學著寫信的格式給外婆寫了信。

推薦書目:《最想做的事》

又一本讓我詫異的書是在兒子4歲多時選擇的——《最想做的事》,書裏寫了一個9歲窮孩子的心願。“從日出到日落,把鹽巴裝進一隻隻木桶裏”的黑人孩子天天做著成人的苦工維生,心裏充滿的是對閱讀的渴望。偶然遇見和他一樣棕色皮膚會讀報的人,學會閱讀成了他最想做的事。繪本以孩子為第一人稱,描述他的渴望、他的執著——輾轉尋找讀報人,想向他學習。當書中孩子學了“符號”後感覺“我已經跳進了另一個世界裏,我得救了”。全書用了很長的篇幅描寫孩子追求閱讀的心理過程,沒有曲折的故事,隻有緩緩的描述,帶給人淡淡的、溫和的感動。畫麵風格是寫實的,黑人孩子、鹽場勞作、夜間的讀書人、困苦的家庭環境。色調又是灰暗的,隻透出一點煤油燈的微光,這就是那個世界的希望。

讀這本書時,兒子會進入一種“寧靜”的狀態,沒有什麼言語,靜靜地靠在我身上連續聽上幾遍,似乎還不夠。然後溫柔地告訴我,他最想做的事也是閱讀。這時我的心裏有波濤在湧動:兒子你能欣賞這樣的作品,說這樣的話,媽媽很是驕傲。

自己編遊戲,自己出題目

兒子從來不拒絕讀書,但是讀書甚少反饋。我也曾想方設法誘導,卻常常敗下陣來,隻好做一個朗讀者。

推薦書目:《複活書彩蛋》《一粒種子的旅行》

突然有一天,兒子拿出許久沒看的小玻係列之《複活節彩蛋》,要求再講一遍,這是一個叫小玻的小狗尋找複活節彩蛋的故事。然後他翻出家裏的玻璃彈珠說:“媽媽,我們來玩where''s the egg的遊戲吧!”“怎麼玩呢?”“我把這些彩蛋藏起來,你來找。”差不多20來個玻璃彈珠被兒子藏在家裏的各個角落,如果我找到了,我和兒子在一起哈哈大笑,如果我找不到,兒子會得意地指給我。這是兒子自創的遊戲啊!比我那些所謂的技巧、誘導實在是高明多了。自此他開始對創造遊戲充滿興趣。

繪本《一粒種子的旅行》正合他口味。鳳仙花種子彈出去,老鶴草種子拋出去,他特別留意“彈”和“拋”的區別:彈,是用拇指扣住食指,食指蜷曲著突然用力彈開,鳳仙花種子就快速地飛出去了;而老鶴草種子是在“勺子”裏像投擲器一樣拋出,種子沿著弧形軌道飛出去。他著迷於“彈”和“拋”,每次連說帶做用動作比畫,還要求我們扮演他的種子,被“拋”出去、“彈”出去。當他讀到書中的蒲公英,得意地告訴我們,用嘴一吹,蒲公英的種子就像帶著降落傘似的,飄飄揚揚地出去了。是啊,看到這本書之前他已經玩過蒲公英了。書中說牛蒡和豬殃殃的種子都長著毛毛的鉤子,用鉤子黏在動物的皮毛上到處旅行,兒子就會蹭在我和他爸爸身邊隨行,我們假裝發現了,驚訝道:“咦!怎麼有個豬殃殃黏在我身上。”兒子聽了哈哈大笑,對這個遊戲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