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文化認同:開放與寬容(3 / 3)

想解決第四項討論,就必須先清晰地定義前麵三項條款。如果我們不知道接收移民究竟是一種責任,還是一種憐憫,移民的融入同化究竟要到什麼程度,東道國應該用多長時間將移民視為平等公民,那麼就不可能判斷雙方究竟是否履行了義務。還有一個問題,即這些賬該怎麼算?當評估這種移民協議的時候,雙方總是盯著另一方違約的行為,而很少會注意履約的部分。如果有100萬個移民都是守法的公民,但有100個加入了恐怖組織並攻擊了東道國,那麼就所有移民而言,這到底是遵守了條款,還是違反了條款?或者,如果某位第三代移民曾在某條街走過上千次,雖然不曾被騷擾調戲,但偶爾會有幾個種族主義者對她進行辱罵,這到底算當地民眾接納了移民,還是拒絕了移民?

其實,在所有這些討論的背後,還潛藏著更根本的問題,涉及我們對人類文化的理解。當我們討論移民問題的時候,究竟是假設所有文化在本質上都平等,還是認為某些文化可能比其他文化更優越?當德國人討論接收100萬個敘利亞難民的時候,如果認為德國文化在某些方麵優於敘利亞文化,是否有道理?


從種族主義到文化主義

一個世紀以前,歐洲人一心認為某些種族(特別是白人種族)在本質上比其他種族優越。1945年以後,此類觀點越來越遭人唾棄,種族主義不僅被認為在道德上大有問題,在科學上也破產了。生命科學家(特別是遺傳學家)提出了極有力的科學依據,證明歐洲人、非洲人、中國人和美洲原住民之間的生物學差異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但與此同時,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曆史學家、行為經濟學家甚至腦科學家已經收集了大量的數據,顯示人類的各種文化之間確實存在顯著差異。確實,如果人類的所有文化基本上都相同,哪還需要人類學家和曆史學家?何必投入資源研究那些微不足道的差異?派人到南太平洋和卡拉哈裏沙漠做調查的花費實在太高,省下這筆錢,研究住在牛津或波士頓的人不就行了嗎?如果文化差異小到可以忽略,那麼我們研究哈佛大學學生的結果,套用到卡拉哈裏沙漠狩獵采集者身上應該也說得通。

隻要思考一下,大多數人都會承認人類文化(從性習俗到政治習慣等)之間確定有一些重大差異。那麼,我們該怎樣處理這些差異呢?文化相對主義者認為,差異並不代表有高下之別,我們也絕不應該偏愛某種文化。人類思考和做事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我們應該欣賞這種多元性,並認為所有信仰和行為一律平等。不幸的是,這種寬容的態度在現實中行不通。如果麵對的是美食、詩歌,那麼人類確實能夠接受多元化;但如果麵對的是燒死女巫、殺死嬰兒或奴隸製度,大概很少有人會說這些也是人類迷人的多樣性,應該受到保護,不該受到全球資本主義和可口可樂殖民主義的侵擾。

讓我們再想想不同文化如何看待陌生人、移民和難民。各個文化接納異己的程度都不相同,21世紀初的德國文化,就比沙特阿拉伯文化更歡迎移民,對待陌生人也更寬容。穆斯林想移民到德國,會比移民到沙特阿拉伯更容易。事實上,即便是來自敘利亞的穆斯林難民,移民到德國也可能比移民到沙特阿拉伯更容易。自2011年以來,德國接收的敘利亞難民人數要遠高於沙特阿拉伯接收的人數。[1]sup>同樣,也有有力的證據顯示,21世紀初的加州文化比日本文化更歡迎移民。這樣一來,如果你覺得“歡迎移民、寬容對待陌生人”是一件好事,是否也代表你認為至少在這方麵,德國文化優於沙特阿拉伯文化、加州文化優於日本文化?

此外,即便理論上兩套文化規範不分高下,在實際的移民情境裏,也有理由認為東道國的文化更好。在某國適用的規範和價值觀,換個地方就可能窒礙難行。讓我們討論一個具體例子。為了不受固有偏見的影響,且讓我們虛構兩個國家:冷國和熱國。這兩個國家在文化上有許多不同,其中包括對人際關係的態度,以及處理人際衝突的方法。冷國的人從小就被教導,如果在學校、公司甚至在家裏和別人發生衝突,最好忍讓,千萬別大吼大叫、表達憤怒或與對方針鋒相對,怒火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最好控製自己的情緒,讓雙方冷靜下來,並盡量離那個人遠一點兒。如果不得不聯係,就保持禮貌、長話短說,並避免敏感問題。

相較之下,熱國的人從小就被教導要把所有衝突表現出來。遇到衝突的時候千萬別憋著,也千萬別壓抑。要把握機會,第一時間把情緒表達出來,可以生氣,可以大吼大叫,要讓對方明確知道你的感受。隻有像這樣誠實又直接,才能讓雙方一起解決問題。寧可今天吼一吼,也不要讓問題拖好幾年。盡管正麵衝突絕不會愉快,但事後會覺得好多了。

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很難說哪個一定比較好。然而,如果熱國人移民到冷國,在冷國的公司就職,會發生什麼事?

每次與同事發生衝突,這個熱國人都會拍桌怒吼,認為這能讓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上,並迅速解決問題。幾年後,主管職位出現一個空缺,雖然這個熱國人符合所有要求,但老板卻想把職位留給冷國人。當被問到原因時,老板的回答是:“沒錯,那個熱國人能力很強,但他的人際關係問題很大,脾氣暴躁,給身邊的人帶來不必要的緊張情緒,也影響了我們的公司文化。”其他移民到冷國的熱國人也麵臨相同的命運,多半隻能待在基層,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一切隻因為冷國經理認為,隻要是熱國人,大概都是脾氣暴躁的問題員工。因為熱國人永遠無法進入高層,也就很難改變冷國的公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