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恐怖主義:切忌反應過度(1 / 3)

那麼,恐怖分子怎麼指望自己有什麼影響力呢?他們發動恐怖襲擊之後,對手的士兵、坦克和艦船數量絲毫沒有減少,通信網絡、公路和鐵路基本完好無損,工廠、港口和基地也不動如山。其實,恐怖分子所指望的,正在於,雖然幾乎無法破壞對手的任何實質力量,但襲擊造成的恐懼和混亂會讓對手全力出擊,過度反應。在恐怖分子的算計之中,激怒對手,讓對手動用其強大的力量來反擊,所造成的軍事和政治風暴絕對會比恐怖分子自己所能造成的更大。當風暴形成之後,許多後果都是始料未及的。對手會犯下各種錯誤,實施各種暴行,於是輿論開始動搖,中立人士開始改變立場,權力平衡也開始偏移。

所以,恐怖分子其實就像一隻蒼蠅,想要摧毀一家瓷器店。蒼蠅力氣那麼小,連一隻茶杯都動不了,怎樣才能如願?最好的辦法就是找頭公牛,飛進它的耳朵,開始嗡嗡作響,讓這頭公牛因恐懼和憤怒而發狂,在瓷器店裏橫衝直撞。這正是“9·11”事件後的情景,恐怖主義分子刺激了美國這頭公牛在中東這家瓷器店橫衝直撞。現在,恐怖分子在一片廢墟之中怡然自得。其實,世界上像美國這樣容易發怒的公牛實在不少。


重新洗牌

恐怖主義是軍事戰略的下下策,因為這其實是把決定權交到對手手裏。在恐怖襲擊前後,對手能動用的力量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完全可以隨意挑選。一般來說,軍隊在作戰時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一旦發動攻擊,就不僅要激怒敵人,讓敵人反擊,還要讓敵人承受重大的實質傷害,並降低敵人反擊的能力,特別是要摧毀那些最危險的武器和選擇。

舉例來說,日本在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這不是恐怖主義,而是戰爭。日本無法確定美國會如何報複,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美國在1942年絕對無法派出艦隊前往中國香港或菲律賓地區。

隻是挑釁對手,卻不去摧毀對手的任何武器或選擇,其實就是一種絕望的表現,可見已經實在沒有別的選項。如果還有其他選項,能夠給對手造成嚴重的實質損害,任何人都不會選擇恐怖主義襲擊。如果說1941年12月,日本隻想挑釁美國一下,於是擊沉美國的一艘郵輪,卻讓美國的大批艦隊安安穩穩地待在珍珠港,哪有這種可能?

恐怖分子已經別無選擇。他們的力量實在太小,不足以發動戰爭,於是隻好演場戲,希望能夠刺激對手,讓對手過度反應。恐怖分子製造駭人的暴力場景,抓住我們的想象力,再用這份想象力來對付我們。隻要殺害極少數人,恐怖分子就能讓數百萬人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為了消除這些恐懼,各國政府對這場恐怖大戲也隻好安排一場華麗的國力展示來回應,例如,開始迫害某個族群或入侵其他國家。大多數時候,對恐怖主義過度反應所造成的危險,其實是比恐怖分子本身更大的威脅。

那麼,恐怖分子怎麼指望自己有什麼影響力呢?他們發動恐怖襲擊之後,對手的士兵、坦克和艦船數量絲毫沒有減少,通信網絡、公路和鐵路基本完好無損,工廠、港口和基地也不動如山。其實,恐怖分子所指望的,正在於,雖然幾乎無法破壞對手的任何實質力量,但襲擊造成的恐懼和混亂會讓對手全力出擊,過度反應。在恐怖分子的算計之中,激怒對手,讓對手動用其強大的力量來反擊,所造成的軍事和政治風暴絕對會比恐怖分子自己所能造成的更大。當風暴形成之後,許多後果都是始料未及的。對手會犯下各種錯誤,實施各種暴行,於是輿論開始動搖,中立人士開始改變立場,權力平衡也開始偏移。

所以,恐怖分子其實就像一隻蒼蠅,想要摧毀一家瓷器店。蒼蠅力氣那麼小,連一隻茶杯都動不了,怎樣才能如願?最好的辦法就是找頭公牛,飛進它的耳朵,開始嗡嗡作響,讓這頭公牛因恐懼和憤怒而發狂,在瓷器店裏橫衝直撞。這正是“9·11”事件後的情景,恐怖主義分子刺激了美國這頭公牛在中東這家瓷器店橫衝直撞。現在,恐怖分子在一片廢墟之中怡然自得。其實,世界上像美國這樣容易發怒的公牛實在不少。


重新洗牌

恐怖主義是軍事戰略的下下策,因為這其實是把決定權交到對手手裏。在恐怖襲擊前後,對手能動用的力量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完全可以隨意挑選。一般來說,軍隊在作戰時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一旦發動攻擊,就不僅要激怒敵人,讓敵人反擊,還要讓敵人承受重大的實質傷害,並降低敵人反擊的能力,特別是要摧毀那些最危險的武器和選擇。

舉例來說,日本在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這不是恐怖主義,而是戰爭。日本無法確定美國會如何報複,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美國在1942年絕對無法派出艦隊前往中國香港或菲律賓地區。

隻是挑釁對手,卻不去摧毀對手的任何武器或選擇,其實就是一種絕望的表現,可見已經實在沒有別的選項。如果還有其他選項,能夠給對手造成嚴重的實質損害,任何人都不會選擇恐怖主義襲擊。如果說1941年12月,日本隻想挑釁美國一下,於是擊沉美國的一艘郵輪,卻讓美國的大批艦隊安安穩穩地待在珍珠港,哪有這種可能?

恐怖分子已經別無選擇。他們的力量實在太小,不足以發動戰爭,於是隻好演場戲,希望能夠刺激對手,讓對手過度反應。恐怖分子製造駭人的暴力場景,抓住我們的想象力,再用這份想象力來對付我們。隻要殺害極少數人,恐怖分子就能讓數百萬人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為了消除這些恐懼,各國政府對這場恐怖大戲也隻好安排一場華麗的國力展示來回應,例如,開始迫害某個族群或入侵其他國家。大多數時候,對恐怖主義過度反應所造成的危險,其實是比恐怖分子本身更大的威脅。

因此,恐怖分子的思考方式並不像軍隊裏的將領,反而像戲劇節目製作人。“9·11”恐怖襲擊的公共記憶就可以證明,每個人下意識都明白是怎麼回事。如果你問大家,“9·11”事件究竟發生了什麼?很多人的答案會是基地組織撞毀了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座大廈)。然而,“9·11”事件攻擊的目標除了世界貿易中心之外,還有另外兩個目標,特別是成功襲擊了美國國防部的五角大樓。為何沒什麼人記得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