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鬼子來了:日本幕府對台灣的圖謀(3 / 3)

而隨著豐臣秀吉的死去,蟄伏休養的日本,終於暫時收起了那條“明線”,默默地等待著時機。豐臣秀吉瘋狂的夢想,並未隨著他的死而消逝,相反化成了病毒,在之後一代又一代日本人身上擴散,終成為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源泉。而16世紀末的日本,有一個人,接過了豐臣秀吉的“槍”。他收起了明線,走向了暗線,向著日本島南麵的台灣,伸出了一雙無形的手。

這個人的名字,叫德川家康。

和豐臣秀吉一樣,德川家康也有自己的綽號。豐臣秀吉先叫“禿鼠”,又叫“猴子”。德川家康的綽號一直比較固定——“忍者”。叫這個名字,不是因為他武功高,而是因為他太能忍。縱觀他的人生履曆,可以說大半輩子都在忍。

德川家康,原姓鬆平氏,1543年生人,是名古屋剛崎城主鬆平廣忠之子。看似出身不錯,實際上也是一肚子苦水:戰國時代弱肉強食,有能耐的去滅別人,沒能耐的被人滅,沒能耐又不想被人滅的就要夾著尾巴做人。夾尾巴的主要方式,就是送子女到有能耐的家裏當人質。偏巧鬆平廣忠是不太有能耐的。於是,1547年僅有四歲的德川家康被送到駿河諸侯今川氏處做人質。他的“忍者”生涯開始了。

可連“忍”卻都忍不成。德川家康在被送去做人質的路上,遭到對頭戶田氏的劫持,被劫到熱田做了人質。按說在哪裏忍都一樣,但屋漏偏逢連夜雨。沒過兩年,德川家康的父親鬆平廣忠被家臣暗殺。身在熱田的德川家康,在戰亂中又被今川氏擄走做人質。

幼年喪父,家族血仇,顛沛流離,寄人籬下。這樣的人生遭遇怎一個“慘”字可以概括。但德川家康本人似乎不這麼覺得。史載他能吃能睡,性格開朗樂觀,捎帶著還娶了老婆(今川氏的侄女)。寄人籬下的慘日子,過得也有聲有色。忍到十九歲,終於忍得雲開見月明。在日本戰國著名的桶狹間合戰中,今川氏被織田信長擊敗。忍了十一年的德川家康終於爆發,他趁火打劫,拉起一支自己的軍隊,更和織田信長結成同盟,投身於轟轟烈烈的戰國紛爭中。

戰國就是爭天下,贏了是英雄,敗了是狗熊。但德川家康的表現,卻似乎哪樣都不是。他先是打下了三河營這塊地盤,然後就關起門過日子,全力發展經濟,尤其是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和工商業。他找了一個好靠山——織田信長,偶爾跟在人家屁股後麵打一仗,大多時間都在韜光養晦。他的個人生活也很簡單,聲色犬馬基本沒興趣,最大的愛好是讀書寫字,最崇拜的學問家叫老子,最崇拜的一句話叫“知足常樂”。

所以日本戰國那些年裏,各路諸侯打得一團糟,唯獨德川家康這邊清淨得很。在刀光劍影的戰國時代裏,他忍著,忍到織田信長滅了武田信玄,統一了日本島,又忍到織田信長大意失荊州,一不留神在本能寺被宰了。然後他於1584年在尾張國與豐臣秀吉打了一仗,用三萬軍隊打敗了豐臣秀吉十九萬人。這也是豐臣秀吉在整個戰國年代裏唯一的一場敗仗。打贏了還要繼續忍,主動和豐臣秀吉媾和,先把自己兒子送到豐臣秀吉處做人質,後來幹脆把自己的母親送去做人質,終成了豐臣秀吉的部屬。“忍”的好處也不少,織田信長掌權的時候,他是重要盟友。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他更成了豐臣秀吉之下的“五大老”(五個最有實力的諸侯)之一。到豐臣秀吉咽氣後,德川家康多年媳婦熬成婆,成了執掌國政的“五大老”之首。他終於爆發,先滅掉了五大老之一的上衫景勝,又在關原之戰中打敗了宇多喜光、小西行長等人組成的反對派“西軍”,從此以“右大臣”的身份正式接管了日本政權。到1615年5月,德川家康在大阪夏之戰中擊敗豐臣秀吉的兒子豐臣秀賴。豐臣秀吉的後代被屠戮,從此建立了德川幕府政權。觀其掌權過程,與其說是打出來的江山,實在不如說是忍出來的江山。

而“忍出江山”的德川家康,在對外政策上也相當能忍。對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朝鮮,他主動修好,遣使向朝鮮“謝罪”,於1608年實現了“朝日關係正常化”。對中國,那更是格外謙卑,掌權初期就主動遣使通好。1615年滅掉豐臣秀吉全家後,他又遣使請求冊封,終被明朝皇帝冊封為“日本國王”。對此時正在拓展殖民地的西方殖民者,他的態度更是格外開明,主動聘請英國人三浦按針做自己的貿易外交顧問,大力發展對外貿易。他治下的日本,雖然內戰打得一團糟,但是在對外政策上,那是相當的愛好和平。

實際上,德川家康其實和豐臣秀吉一樣有野心。修好朝鮮、稱臣中國,和他當年寄人籬下當人質一樣,是在忍。在背地裏,他的魔爪早就對準了一個新目標——台灣。

豐臣秀吉說過,欲圖夷洲(台灣),先圖琉球。德川家康就是這麼做的。和豐臣秀吉一樣,德川家康也找到了一塊跳板——琉球國

琉球國,又稱琉球群島,即今天日本的衝繩列島。在當時,這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更是和中國有著悠久淵源的藩屬國。論關係,琉球跟中國更叫一個鐵,早在隋朝的時候就接受了中國的冊封,當時賜名為“琉虯”。其後曆代中原王朝和琉球的來往都沒有中斷過。到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大臣楊載出使,賜名為“琉球”,再次建立藩屬關係。當地本來有“中山”“山南”“山北”三個政權,起初相互攻殺不斷,朱元璋還曾調停三家的糾紛。到明朝宣德年間,山南王統一了琉球群島,此後與明王朝往來的就是“山南”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