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節日和儀式3(2 / 2)

第四天,三更時分,把居住在地麵水裏的神靈和待超度的六道眾生請來,方法也是掛卷軸畫像,這叫做“請下堂”。

四更時,安排浴盆香水供請來的“下堂”諸神沐浴。五更時,由大會主席說明本會遵守的戒條。

第五天,四更時誦讀《信心銘》,五更時在下堂諸神畫像前安放牌位,表示請他們正式臨壇。與“請上堂”神佛的牌位不同,“下堂”諸神的牌位是用紅紙而不是黃紙。午時,也要設齋飯款待眾僧。

第六天,四更時分,主持親自在上下堂神佛麵前祈求祝福,為施主發願,以求得使亡者早日超度,生者延壽無病,一切如願。午時,要舉行“放生”儀式,也就是將捕獲的魚類、鳥類等動物再放還湖池、山野。

第七天,五更時在上下堂神佛麵前再次上供禱告,未時將上下堂神佛從內壇請到外壇;申時“送聖”,也就是把應燒送的文告符牒一律焚燒,禮送上下堂各位神佛。到此,法會才算結束。

焰口法會

放焰口,也稱“焰口施食”,這是中國寺院經常舉行的一種超度餓鬼並對死者亡靈進行追薦的法會。這種法會的主要根據是唐代僧人不空翻譯的(《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經書上講:有一天,佛陀在迦毗羅城說法。這時,隻有弟子阿難在僻靜地方獨自修習禪定。到夜間三更時分,有一個餓鬼出現在阿難麵前,這個餓鬼就是“焰口”,又叫“麵然”。他形狀醜陋,身體枯瘦,口吐火焰,非常可怕。餓鬼焰口向阿難述說了自己生前因貪欲不足而墮入餓鬼道中的情景,並告訴阿難:“3天之後,你的壽命將盡,你也將生於餓鬼之中。”

阿難聽後十分害怕,急忙跑去向佛陀求救。佛陀給他說明了解救餓鬼的辦法,隻要誦“無量威德自在光明殊勝妙力陀羅尼”的咒語,就能增長福壽,免受餓鬼之苦。佛陀還說,修煉此法時,任何時候都可以取一幹淨的器皿,裏麵裝上淨水和少許飯食。口裏誦念陀羅尼咒7遍,然後稱如來名號,用右手伸入器皿中,撚少許水、米,然後向地麵彈指。如此連做7次,作為對餓鬼的布施,無數餓鬼吃了這些飲食,就能得到超度。

唐朝不空和尚所譯的經書詳細講述了行焰口法事的程序。在不空等人的倡導下,向餓鬼施食成為修持密宗的僧人每日必須進行的宗教儀式。

到元代,藏族喇嘛進入漢地,密教也隨之興盛。藏經中有《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一卷,其中大部分內容與不空和尚所翻譯的經書差不多。自此以後,根據這部經書舉行的焰口法會在中國寺院中廣泛流傳。明代,關於焰口施食儀軌的作品很多,有“七家焰口八家懺”之說。這說明焰口法會在當時十分盛行,它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現在,佛寺中流行的是明代天機禪師依據《瑜伽焰口施食科儀》修訂的《修習瑜伽集要施食壇儀》,簡稱為“天機焰口”;還有就是寶華山德基和尚根據《瑜伽集要施食儀軌》略加刪輯而成的《瑜伽焰口施食集要》。一般將這兩種最為流行的焰口儀式合稱為“華山焰口兩種”。近代,放焰口的儀式常常成為民間喪事的一道程序,用以追薦死者亡靈。在舉行重**會的最後程序,也常常放焰口,表示法會功德圓滿。

放焰口必須設置三種壇,即瑜伽壇、麵然大士壇和靈壇。參加焰口施食儀式的僧人一般是7人到9人,最少的隻要3個人就可以了。瑜伽壇設立在室內,按照參加儀式的僧人人數設座位。比如隻有3個人,那麼就隻要在屋子中間放上一張帶“佛”字桌披的長方條案,稱為“主壇”。如果人多,那麼可以在主壇兩邊相對放置兩張或四張條案,稱為“陪壇”。做法事時,坐在主壇的3位僧人均頭戴毗盧帽,為首的僧人還要手持如意尺(戒尺),而坐在陪壇的僧人不戴僧帽,手持各種法器。麵然大士壇和靈壇設在屋外,與室內的瑜伽壇相對。麵然大士就是鬼王,一般是用紙糊一個和真人一樣大小的模型,形態醜惡,嘴裏流出分岔的3道火焰,猶如伸出口外的3條紅舌頭。也有的不糊模型,隻立牌位。靈壇上供奉被追薦的亡靈牌位,上書“佛力超薦口口口口往生蓮位”的字樣。

焰口法會一般在黃昏後,即晚7時至11時舉行。據說,過了這段時間,鬼神不能得食。法會儀式大體包括“敬供”和“悲施”兩部分。主要程序如下:

儀式開始,首先是主持僧人帶領眾僧淨壇,然後開壇,依次在瑜伽壇、麵然大士壇和靈壇前燒香禮拜,敬獻供品,念誦經咒。這些儀式總稱為“敬供”。

開完三壇,眾僧入座,在主持的帶領下唱誦《瑜伽焰口施食要集》一類的經卷。此外,還要唱六字真言108回。念誦完畢,圓滿奉送,把麵然大士壇和靈壇上的紙俑和牌位在誦念聲中焚燒,送走亡靈。然後主持者拋灑飲食,向餓鬼施食。最後,主持者脫帽起立,三打問訊,唱《回向偈》,表示將超度餓鬼的功德“回向”到施主身上,保佑他家的生者和死者。放焰口儀式至此正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