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斷聯結,自己控製節奏(1 / 2)

在我們與他人關係對抗的時候,也許正是我們與自己對抗的時候,而一個人的鬥誌和決心,是不容打折的。

我們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也要注意減少別人對你的負麵影響。比如,有的人和你產生了聯結,但是如果他幹擾了你的鬥誌,那麼就要懂得止損。

甚至,從一開始就要警惕與這樣的人產生聯結。人都是渴望保持一致性的,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逛超市時,你沒有認真看價簽就買了一樣東西。到結賬的時候,你發現這件商品的價格遠遠超出了你預期的消費計劃,你是馬上說不要了,還是想一想,說服自己買下來?很多人一定是在價格還能承受的範圍內,寧願說服自己買下來,也不輕易說“我不要了”。

就這樣,你的購物車上多了一樣計劃外的東西。

可見人們對自己的行為是渴望保持一致性的,也正如上文所舉的例子那樣,人們懼怕對自己的否定。

日常生活中,在選擇交往的人時,要有自己的判斷力。朋友是要與你分享生命的人,你不能因為可以忍受,而把這個人留在自己身邊。

如果你說,今天看的電影真棒,他說,有什麼好看的;你說你看了本好書,寫得很有道理,他說一切都是假的;你說這家餐廳很不錯,他說可是價格太不劃算……對年輕人來說,這樣的人,會給自己在無形中添加很多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有時候,本來是一件很順利的事情,你突然就感覺有些心煩不想做了,那很有可能是因為你上午的時候本來像一簇小火苗一樣有生命力,但是中午被人澆滅了,而產生了不好的情緒。

如果我們身邊存在這樣的人,那麼應該如何打斷聯結?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自己與環境、與他人之間,是有選擇的權利的。任何環境中,我們都可以去選擇自己的狀態。

美國神經與精神病學教授維克多·弗蘭克爾出生於奧地利,“二戰”時被投入納粹集中營,他的雙親、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營裏,就是被送入煤氣間。一家人僅剩下他和妹妹存活下來。

縱然如此,他還是憑著堅強的毅力選擇好好活下去,他對痛苦與挫折感有特別深刻的體會。他認為無論處境如何,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自由選擇可以讓一個人最大化地發揮自己的作用。當麵對的人不夠積極時,我們要知道那是對方的行為,我們可以選擇更好的方式來應對。

沒有最好的環境,隻有恰當的處理方式。

我在看《弗蘭克爾自傳》的時候,由衷地感受到作者是個能夠跳出個人情緒,從更加具有高度和冷靜的方向上迅速切斷不良聯結的人。

有一個案例是,作者寫到在演講時,幽默的話語不僅能使整個氛圍更輕鬆,還能在接下來的自由討論中削弱對手的氣勢,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在我們與他人關係對抗的時候,也許正是我們與自己對抗的時候,而一個人的鬥誌和決心,是不容打折的。

我們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也要注意減少別人對你的負麵影響。比如,有的人和你產生了聯結,但是如果他幹擾了你的鬥誌,那麼就要懂得止損。

甚至,從一開始就要警惕與這樣的人產生聯結。人都是渴望保持一致性的,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逛超市時,你沒有認真看價簽就買了一樣東西。到結賬的時候,你發現這件商品的價格遠遠超出了你預期的消費計劃,你是馬上說不要了,還是想一想,說服自己買下來?很多人一定是在價格還能承受的範圍內,寧願說服自己買下來,也不輕易說“我不要了”。

就這樣,你的購物車上多了一樣計劃外的東西。

可見人們對自己的行為是渴望保持一致性的,也正如上文所舉的例子那樣,人們懼怕對自己的否定。

日常生活中,在選擇交往的人時,要有自己的判斷力。朋友是要與你分享生命的人,你不能因為可以忍受,而把這個人留在自己身邊。

如果你說,今天看的電影真棒,他說,有什麼好看的;你說你看了本好書,寫得很有道理,他說一切都是假的;你說這家餐廳很不錯,他說可是價格太不劃算……對年輕人來說,這樣的人,會給自己在無形中添加很多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有時候,本來是一件很順利的事情,你突然就感覺有些心煩不想做了,那很有可能是因為你上午的時候本來像一簇小火苗一樣有生命力,但是中午被人澆滅了,而產生了不好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