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斷聯結,自己控製節奏(2 / 2)

如果我們身邊存在這樣的人,那麼應該如何打斷聯結?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自己與環境、與他人之間,是有選擇的權利的。任何環境中,我們都可以去選擇自己的狀態。

美國神經與精神病學教授維克多·弗蘭克爾出生於奧地利,“二戰”時被投入納粹集中營,他的雙親、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營裏,就是被送入煤氣間。一家人僅剩下他和妹妹存活下來。

縱然如此,他還是憑著堅強的毅力選擇好好活下去,他對痛苦與挫折感有特別深刻的體會。他認為無論處境如何,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自由選擇可以讓一個人最大化地發揮自己的作用。當麵對的人不夠積極時,我們要知道那是對方的行為,我們可以選擇更好的方式來應對。

沒有最好的環境,隻有恰當的處理方式。

我在看《弗蘭克爾自傳》的時候,由衷地感受到作者是個能夠跳出個人情緒,從更加具有高度和冷靜的方向上迅速切斷不良聯結的人。

有一個案例是,作者寫到在演講時,幽默的話語不僅能使整個氛圍更輕鬆,還能在接下來的自由討論中削弱對手的氣勢,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有一次,他做完演講之後,有觀眾開始提問。有一個年輕人頗具挑釁地提了一個問題,大體的意思是:像您這麼忙碌的教授,每天不是上課就是開討論會,應該是很不解風情的一個人吧?

麵對這麼不友好的提問,弗蘭克爾鎮定地回答:“你的話讓我想起維也納一個古老的笑話,有個人碰到一個麵包師,在聊天中得知麵包師有十個孩子。這個人特別驚奇地問道:‘哎,那你到底什麼時候烤麵包呢?’”

聽到這兒,觀眾都笑了起來。弗蘭克爾說:“你的問題也是這樣。難道你覺得,如果一個人白天忙著學術工作,那他晚上就無法過正常的生活了嗎?”這時,觀眾轉而開始笑那個年輕人了。

我們不能決定自己遇到什麼樣的人、遇到什麼樣的事,但是我們可以決定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聯結對方。如果找到了好的聯結方式,我們鍛煉自己成熟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就會像鍛煉肌肉一樣不斷加強。久而久之,形成肌肉記憶,很多負麵的情緒不但不會感染到我們,我們還會給別人帶來力量。

正如每個人的身邊都可能有三類人:第一類人是對你心存善意的人,第二類人是根本不關心你的人,第三類人是對你有惡意的人。

如果處理得當,第二類人和第三類人就有可能變成第一類人。

對你有惡意的人常常會在語言上有所挑釁,例如說:“你知道××原理嗎?真懷疑你大學是怎麼畢業的。”“××是如此有名的企業家,你居然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你真該學習了。”

這些問題以及它們那些數不勝數的變種,根本就不是真的有什麼疑問,也並不是真的給出什麼建議,或許它們隻是為了使你失去平穩的心態而已。

當遇到別人問你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如果你憤怒,或者費盡心力去找對方的漏洞進行還擊,都有點兒浪費自己寶貴的生命。不如裝作沒聽見,你隻管回到你的主題:

對方說:“你知道××原理嗎?真懷疑你大學是怎麼畢業的。”

你說:“我們剛才商量的方案你準備做什麼?”

“××是如此有名的企業家,你居然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你真該學習了。”

你說:“你覺得他與其他企業家相比,特別之處在哪裏?”

當你不給他人向你撕破臉皮的機會,並把這些問題引導到一個好的方向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成功地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有力量、有格局的人。

這樣的人很多,我們如果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樣一類人:他們沒有出眾的容貌,也沒有高人一等的背景,但是別人就是不敢輕易冒犯他們。

這恰恰是因為他們具備了一種靜時如山的氣場。這種氣場不會隨意被任何人破壞,也不會因為某個人一句挑釁的話而被擊破,他們把自己的情緒牢牢地控製在自己手中。

正是因為他們的安靜,才讓他人的攻擊顯得小氣而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