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濃情蜜意,還有“朝暮共飛還,同心蓮葉間”的表白,大有和元稹雙宿雙棲的想頭,想來在情深意密的時候,薛濤還是想過嫁給元稹的。不過好景不長,一年以後元稹離開四川。那時薛濤已經是四十六歲,芳華已至秋暮,元稹又是一個放縱多情的人,薛濤就靜靜地了斷了這場情緣。聰明如她,是明白她和元稹之間的關係的。露水情緣,朝生暮死,何必恩恩怨怨反複糾纏?

多情公子元稹也深為薛濤那綺麗的情意而沉醉,當時他留下的一首詩就記載了這樣的情事:

詩篇調態人皆有,細膩風光我獨知;

月夜詠花憐暗淡,雨期題柳為歌欹。

同居到第二年二月,元稹完成了蜀地的任務,離開成都返回京都時,兩人不得不揮淚分手。

元稹離開成都後,薛濤對他的思念是刻骨銘心的,她相信元稹說過要回成都見她的誓言,不惜以全部身心等待與心上人再度相逢。

在長慶元年(821),元稹入翰林時,薛濤寄去自創的“深紅小箋”,元稹在箋上作《寄贈薛濤》七律一首,托人捎來給薛濤。詩曰:

錦江滑膩峨嵋秀,生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似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侯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葛蒲花發五雲高。

在元稹寫給薛濤的這首詩中,說她蛾眉秀美如卓文君,口才與文采都好,“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並發誓說:“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言下之意,我要走了,走得遠遠的,但是我會想你的。

不能否認,元稹才華極高。大凡像薛濤這樣的奇女子,都不願效娥眉婉轉之態,她渴望男人承認她的豪邁和誌氣。元稹恰好就點題了,“鸚鵡舌”、“鳳凰毛”,還是“公卿夢刀”,取譬極巧。身不在,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千萬人矣,獨我能解君!薛濤能不被感動嗎?而且,她從來沒有機會與人平等相愛過,難得遇上一個,她想安寧了。

何況,“我不知道他會不會辜負我,但如果好不容易碰到一個喜歡的都不敢去愛,那我也太辜負自己了。”歌手王菲的這段話,放在這裏似乎很合適。

或者說,一個成熟女人應該能以實踐這樣的感情方式為榮。薛濤一千多年前就這樣做了。

薛濤也寫了《寄舊詩與元微之》,其中有“長教碧玉深藏處,總向紅箋寫自隨”的表白。

一個女人,身無依靠,是很希望能夠在婚姻愛情上找到支點,尋到依靠的。但是苦苦尋覓,先後經曆了很多男人,但以歌姬的身份總是成為男人生命中的過客,來來去去的,很快都沒了結果,沒了蹤影。這一時期她碰到了抑鬱不得誌的元稹,並且愛上了這個比自己小的風流才子。好景不長,元稹因為回京任職,從此各自分開。

據說,薛濤是舉著酒杯笑著給元稹送行的。也許她知道這一別將永遠不會再見吧?所以才這樣超然灑脫的為心愛的人送行,為的是留下的盡是美好。

詩中濃情蜜意,還有“朝暮共飛還,同心蓮葉間”的表白,大有和元稹雙宿雙棲的想頭,想來在情深意密的時候,薛濤還是想過嫁給元稹的。不過好景不長,一年以後元稹離開四川。那時薛濤已經是四十六歲,芳華已至秋暮,元稹又是一個放縱多情的人,薛濤就靜靜地了斷了這場情緣。聰明如她,是明白她和元稹之間的關係的。露水情緣,朝生暮死,何必恩恩怨怨反複糾纏?

多情公子元稹也深為薛濤那綺麗的情意而沉醉,當時他留下的一首詩就記載了這樣的情事:

詩篇調態人皆有,細膩風光我獨知;

月夜詠花憐暗淡,雨期題柳為歌欹。

同居到第二年二月,元稹完成了蜀地的任務,離開成都返回京都時,兩人不得不揮淚分手。

元稹離開成都後,薛濤對他的思念是刻骨銘心的,她相信元稹說過要回成都見她的誓言,不惜以全部身心等待與心上人再度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