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鄉心逐去鴻
多愁善感的女詞人徐燦,在如此巨變的打擊下,即便是已流徙遼左數年,終不免在其詩《憶梅花》中道出“旅況幾年淒切甚,不須羌笛夜頻吹”,其內心苦痛於《秋夜偶成》亦可見一斑。
一、
一動金風剪眾芳,黯紅愁綠總茫茫。
龍沙日夜飛霜急,回首燕台菊未黃。
二、
蕭蕭秋氣逼窗寒,香冷金爐漏半闌。
笳鼓不須驚客枕,且容殘夢到江幹。
三、
露白霜濃處處秋,月光依舊照朱樓。
碧闌幹外花千樹,可念羈人別後愁。
四、
故國雲山一望中,碧溪清此繞丹楓。
那知羈客愁千縷,日夜鄉心逐去鴻。
五、
半庭芳樹冷秋煙,羌笛聲中月又圓。
一寸愁心供永夜,幸多歸夢嶺梅邊。
——《秋夜偶成》
初徙塞外,她對朝廷充滿希望,但也知不可能過早遇赦回鄉,於是懷鄉之情便在這矛盾中滋生漫延。
一夕和風佳氣生,江南此際漸春榮。
椒觴獻歲懷吳苑,玉佩朝正集漢京。
暖旭欲消青海凍,瑞煙遙帶碧山晴。
金雞為報歸期早,柳色依依引客程。
——《庚子元日》
“金雞”是古代大赦時舉行的一種儀式:舉長杆、頂立金雞,然後集罪犯,擊鼓,宣讀赦令。因古人迷信天雞星動時,就要有大赦,故有這種儀式。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徐燦於1660年元旦作此詩,是明知陳之遴被免死革職,遷徙此地隻不過一年有餘,歸鄉之期尚遙不可及;然而她還是滿懷信心,發出了“聞道君王思玉色,何時還向漢宮飛”?(《塞上見白雁》)這樣的企盼之語。既便如此,充斥詩中的諸如“沙場猶有未歸人”、“雲裏重尋歸去路,碧空無盡月悠悠”這樣落寞、悵惘的情緒實是徐燦無力於現實的感喟。此類詩作又如《秋閨》:
寂寂秋風瑟瑟衣,卷簾萋草尚依依。
鳥啼深院人誰到,雲鎖空山葉自飛。
病枕不堪愁裏度,鄉思翻覺夢中違。
闌幹雙淚憑誰落,欲寄傷心雁未歸。
再如:
千古荒涼地,春光到日遲。
息心疏翰墨,嗬手事機絲。
紫塞愁中結,青山夢裏詩。
年年當此日,端的問歸期。
——《立春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