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結果
理論是這樣分析的,那麼現實生活中,這些拆遷安置戶的感受和表現到底又是怎樣的呢?我在警苑小區裏已經居住多年了,以我的觀察,分化非常嚴重。
第一,小套的住戶,沒有一個不抱怨通風不好的。通風不好,異味雜生。心情不好,然後大罵單位領導笨蛋。當初拍板決定設計這棟樓的領導的確笨蛋,但作為選擇者,你還是有一定主動權的。你當初幹嗎去了呢?一罵罵十年。這和股票市場上那些“賺錢認為自己是股神、賠錢就罵管理層瞎胡搞”的人有什麼不同呢?
第二,十樓以下的住戶,沒有一個不抱怨采光不好的。尤其到了冬天,一天一兩個小時的“陽光時刻”,確實是太過短暫了。這些住戶的衣物晾曬都成問題。樓下一位大媽告訴我,某年冬天她洗了件毯子,在陽台上晾了兩個星期,居然還沒幹,後來湊上鼻子一聞,都餿了。對這些用戶的評價,不用多說,可參考上一段。
第三,自搬入小區以來,電梯的確因為損壞或停電而停止運行過,但從來沒有超過一天時間的。所以電梯問題帶給大家的不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有些腿腳不好的老人,做著電梯上十樓、十一樓,反而感覺比二三樓上爬樓梯的老人還要方便。這讓當初因為電梯這一單一因素而選擇低層的老人們,非常懊悔。我不止一次地在大院裏聽到老頭、老太太因此抱怨自己的另一半。每遇此境,我就忍不住掩嘴一笑。看問題不抓核心,而僅抓某一方麵大做文章,並且還不做深入調查與思考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
第四,尤其讓大多數住戶感到不爽的是,對十二樓的住戶而言,上述問題幾乎全不存在——不僅如此,因為開放式的樓頂設計,十二樓的用戶實際上得到了比下邊住戶更大的活動空間。
對最後這一點,完全可以以我為例,通過我籌建和侍弄的樓頂菜園的事例,來充分地加以說明。
樓頂菜園
搬到新居的第二年,兒子到同學家玩,看到同學媽媽在陽台上種的幾盆青菜,回來羨慕得不得了。我對兒子說:這好辦,我們家樓上有幾十平方米的空地,想種菜,還是很容易的。
前邊提到,我在選房前曾計算過,樓頂在去掉太陽能占據的空間後,還會餘下大量空閑麵積的。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計算沒有差錯。通過實際測量,樓頂還有60—70平方米的空餘麵積。如果加上太陽能間的空隙,可利用空間更大。
兒子的興趣讓我父愛泛濫、玩心大發。我就找來幾個工人,對樓頂的剩餘空間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清掃——新房建好後,很多建築材料及後來的裝修廢料堆積在樓頂——清掃後,一個空曠、敞亮的新世界一下子就呈現在了我們麵前。
我找來建築圖紙,尋找到承重牆;根據建築參數,計算出樓頂每平方米的承重量;在承重牆上邊放置了幾口大缸,從網上購來一些專業的塑料養殖箱;後來又經物業同意,在一些不影響公眾活動的空間裏修砌了幾處簡易的花池;大缸裏種上桂花、橘子樹,養殖箱裏種上油菜、芫荽、蔥、蒜等日常菜品;因花池裏土壤肥厚,就能種上水蘿卜、大白菜等一些稍大型的植物。甚至,後來我還在上邊種出了玉米、向日葵等大型作物。
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結果
理論是這樣分析的,那麼現實生活中,這些拆遷安置戶的感受和表現到底又是怎樣的呢?我在警苑小區裏已經居住多年了,以我的觀察,分化非常嚴重。
第一,小套的住戶,沒有一個不抱怨通風不好的。通風不好,異味雜生。心情不好,然後大罵單位領導笨蛋。當初拍板決定設計這棟樓的領導的確笨蛋,但作為選擇者,你還是有一定主動權的。你當初幹嗎去了呢?一罵罵十年。這和股票市場上那些“賺錢認為自己是股神、賠錢就罵管理層瞎胡搞”的人有什麼不同呢?
第二,十樓以下的住戶,沒有一個不抱怨采光不好的。尤其到了冬天,一天一兩個小時的“陽光時刻”,確實是太過短暫了。這些住戶的衣物晾曬都成問題。樓下一位大媽告訴我,某年冬天她洗了件毯子,在陽台上晾了兩個星期,居然還沒幹,後來湊上鼻子一聞,都餿了。對這些用戶的評價,不用多說,可參考上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