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涵蓋掉上述兩項之後,還得有一定剩餘的增幅,保證多賺一些錢以保持與第一個工作的人相當的薪資水平。
也就是說,這個擁有現金的人,投資收益率應當等於GDP增長率+CPI增長率+能覆蓋掉工作薪金的增長率。
我們以前探討過,股票市場長期的投資複合收益率能達到20%的就是股神級的,這是極少數人才能做到的;能達到15%的就是優秀級的,這是一小部分人才能做到的;大多數人能做到10%就是不錯的。如果我們承認自己隻是普通人,那麼把長期投資複合收益率設定在10%就是合理的。
以此反推,目前中國GDP增速約在6%—7%區間,市場普遍預測,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以此為中樞上下波動;目前CPI增速也在1%—2.5%區間。如果都取中位值的話,二者之和約為8%。那麼就意味著,普通投資者10%的投資收益率中,約有2%的部分是可以用來覆蓋掉工作薪金的。
以上述推導過程為準,則以2%為折現率推算工作的價值,對普通人而言是相對客觀的。考慮到GDP與CPI的波動,相對客觀的折現率也應是波動的,我認為在1.5%—3%是合乎普通投資者的身份定位的。而這個範圍,恰是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近幾年的大體波動範圍。這就是我在測算工作價值時,傾向於選擇法定一年期定存利率的原因所在。
如果一個月薪5000元的人,選擇當前法定一年定存利率1.5%為折現率計算,則其工作價值相當於400萬元。另一個擁有400萬元現金的人,通過投資生活,從長期而言,他能實現大約10%的複合收益率,去掉GDP和CPI增速的影響之後,則還有大約1.5%的收益用來生活。這樣,這兩個人的生活水平,將能長期保持大體相當的水準。
解疑釋惑
知道工作是一項資產,並且知道如何大體計算工作的價值之後,我們可以回過頭來解釋我太太的疑惑了——明明富二代的經濟起點要高於農村出身的公務員,為什麼短短7年的時間,就呈現出了與我們起初想象的完全不同的景象:
1.公務員小夥子當時月薪2000餘元,按最低數算,年薪2.4萬元,取2%為折現率,則意味著他的工作當時大約價值120萬元。富二代結婚後,父母贈送一車一房外加200萬元現金,當時小城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大約20萬元,一輛中檔轎車大約20萬元,我們按高了算,50萬元吧,那麼富二代結婚時,他共有資產大約270萬元。這樣看起來,公務員的資產狀況,明顯低於富二代。
2.但是,不要著急,公務員找了女朋友,也是公務員,這位女朋友的工資水平也應與之相當,則意味著結婚後,這位公務員的家庭資產總額一下子上升到了240萬元。跟富二代相差並不大了喲。
3.事情還沒有完,工作是具有天然的保值增值的功能的,這些年小城的工資水平也在不斷地水漲船高,如前所述,公務員夫妻二人目前月薪總額已達1.5萬元,年薪則達18萬元,如果還以2%作為折現率的話,則意味著夫妻二人僅工作這一項資產就價值達900萬元。
4.富二代呢?如果他的資產也達到900萬元,則意味著7年時間共增長230%,平均年增長率至少33%,複合增長率約20%。如果通過股市投資達到這一水平,這位富二代必須達到股神的水準才行。
5.顯然,這位公子哥是做不到的。
這就是富二代7年後不如公務員小夥子生活好的原因所在。
那麼我朋友在擇婿方麵犯了哪些錯誤呢?
1.他在籌算公務員經濟水平的時候,少算了工作這一塊優質資產。也就是說,他低估了公務員的資產。
2.他在籌算富二代的經濟水平時,隻是計算了靜態的淨資產,而高估了他的賺錢能力。也就是說,他又在實際上高估了富二代的資產。
一方高估,一方低估,所以他在錯誤計算的基礎上很自然地做出了錯誤的選擇。目前隻是七年之差,以我的判斷,再過十年、二十年之後,朋友的女婿和那位公務員的生活差距將會拉到一個更加讓人汗顏的地步。父母的短視,造成兒女的被動,想來真是讓人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