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之一 攻心為上,求人辦事零阻力(3 / 3)

例如:一家公司搞分流下崗,堅決想要解聘一個高大結實的男領班,但這家公司對事情的處理方式極為謹慎,決不會隻貼出一張解雇通知,或者叫某個人到辦公室裏去宣布:“你被開除了。”這樣做,也許有人會上訴勞動仲裁委員會,請求勞動保護,並會給公司安上排除異己的惡名,破壞公司名譽。於是,公司會安排一個會議。在會議中,人事經理會對將被解職的雇員提及“在公司範圍之外的生活”及其他事業的選擇。通常,職工對這種微妙的暗示的反應是自動辭職,這樣一來,公司甚至連退職津貼都省下了。

但過去的一年裏,人事經理與那個領班已會晤過四次,每一次,人事經理都向那個領班暗示公司已不需要他的服務了,但是每次那個男領班都抽抽噎噎,而且痙攣似地唉聲歎氣。這可能是狡猾的表演,卻使得人事經理為之氣餒。事後他總是對另一個經理說:“聽著——如果你想要開除他,你自己去對他說吧,我辦不到。”直到現在,那個領班還始終在那個職位上。

有些求人者在緊要關頭時,還會突然采用一種致命的手段:在百般求告仍不見效、走投無路之際,口中大叫:“看在老天爺份上,您就高抬貴手,開開恩吧!”緊接著身子挺直,雙膝向下,“撲通”一聲,跪倒在被求者麵前。

——這可是一種要命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場麵並不少見。

下跪求人,是“眼淚戰法”的一種極端發揮,其威力之大,遠非其他手段可比,會使被求者丟盔棄甲。

也許有人對這一舉動嗤之以鼻,不屑一顧,認為此舉低三下四,尊嚴掃盡,豬狗不如。須知,非常手段要用在非常時刻,必要時,舍出老臉,“舍生取義”,也無不可。德國宗教領袖雪地長跪求教皇的壯舉,堪稱一絕。

在封建社會,人們往往把代表最高權力的皇帝和國王比做太陽,但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卻說皇帝、國王隻不過是月亮,在他們之上還有一個更高的權威,那就是教皇,隻有教皇才能被稱為太陽。

教皇是基督教會的首腦。教會本來隻是管理宗教事務的團體,但在中世紀的歐洲,由於各個王國內封建主紛紛割據,連年混戰,造成王權衰弱,局勢混亂,這時隻有羅馬教皇可以統一指揮各國、各地區的教會,加上各民族又都信仰基督教,因此教會在群眾中影響很大,這就使得羅馬教廷成了淩駕於各國政權之上的政治實體,教皇成了各國國王共同的太上皇:國王登位、加冕要由教皇來主持;和國王同行時,教皇騎馬,國王隻能步行;接見的時候,教皇坐著,國王要屈膝敬禮。國王的權力來自教皇,神權高於王權。

不僅如此,教會在各個國家還擁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並且向各國居民收取“什一稅”(即每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交教會)。文學、藝術、哲學、法律等都必須為教會和神學服務。一個人從出生、成年、結婚一直到老死,處處都要受教會的管理和控製、教會擁有自己的監獄和刑法,還用“開除出教”的辦法來對付一切反抗者。一個人如果被開除了教籍,他的一切社會地位和社會關係也就失掉了。這是一種最令人害怕的懲罰,連國王、皇帝也不例外。

1076年,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與教皇格裏高利爭權奪利,鬥爭日益激烈,發展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亨利想擺脫羅馬教廷的控製,教皇則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權都剝奪殆盡。

在矛盾激烈的關頭,亨利首先發難,召集德國境內各教區的主教們開了一個宗教會議,宣布廢除格裏高利的教皇職位。而格裏高利則針鋒相對,在羅馬的拉特蘭諾宮召開了一個全基督教會的會議,宣布驅逐亨利出教,不僅要德國人反對亨利,也在其他國家掀起了反亨利的浪潮。

教皇的號召力非常之大,一時間德國內外反亨利力量聲勢震天,特別是德國境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開始興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發起了挑戰。亨利麵對危局,被迫妥協,身穿破衣,隻帶著兩個隨從,騎著毛驢,冒著嚴寒,翻山越嶺,千裏迢迢前往羅馬,向教皇請罪懺悔。

但格裏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達之前躲到了遠離羅馬的卡諾莎行宮。亨利沒有辦法,隻好又前往卡諾莎去拜見教皇。到了卡諾莎後,教皇緊閉城堡大門,不讓亨利進來。為了保住皇帝寶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門前求饒。

當時大雪紛紛,天寒地凍,身為帝王之尊的的亨利屈膝脫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開門相迎,饒恕了他。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卡諾莎之行”。

亨利恢複了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國後,集中精力整治內部,然後派兵把一個個封建主各個擊破,並剝奪了他們的爵位和封邑,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內部反抗勢力被逐一消滅。在陣腳穩固之後,他立即發兵進攻羅馬,以報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強兵麵前,格裏高利棄城逃跑,最後客死他鄉。

顯然,亨利的“卡諾莎之行”是別有用心的。在他與教皇對峙、國內外反對聲一片,特別是內部群雄並起、王位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他企圖利用苦肉計取得和解,贏得喘息時間,以便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再和教皇較量,結果,他成功了。

3.人人都愛聽好話

話有三說,巧者為妙。求人辦事就要會說話,會捧人,溫言數語,如春風,如細雨,暖心暖意地把事情就辦了。

一天,一位辦理建築別墅地產轉讓的房產公司推銷員來到一位作家的家裏,帶著朋友的介紹信。彼此一番寒暄客套之後,就聽他講開了:“此次幸會,是因為我的上司劉科長極為敬佩您,叮囑我若拜訪閣下時,務請先生您在這本書上簽名……”邊說邊從公文包裏取出這位作家最近出版的新著。這位作家便不由自主地信任起他來。在這裏,趙科長的仰慕和簽名的要求隻不過是個借口,目的是對這位朋友進行恭維,使他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