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之四 恩威並施,馭下有方根基牢(2 / 3)

下屬都希望領導賞識他們、同他們一起討論工作,包括在工作之內不是通過小道消息而是直接從領導那裏得到一些信息,將有助於領導使下屬感到他們是公司整體的一部分,感到領導對他們的信任。

了解下屬。下屬都需要信賴他們的領導,他們願意為那些了解他們的職責、能做出正確決策和行為公正無私的人工作。

不同的下屬對這些需要和願望的側重有所不同。作為領導人,應該認識到這些個人需要,認識到下屬對這類需要有不同的側重。對這位下屬來說,晉升的機會或許最為重要,而對另一位來說,工作環境和條件可能是第一重要的。

鑒別個人的需要並非易事,因此領導要深入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下屬嘴上說想要什麼,與他們實際上想要什麼可能是兩回事。例如,他們可能聲稱對工資不滿意,但他們真正的需要卻是要得到其他同事的承認。為了搞好人際關係,你應該了解這些需要,並盡可能去滿足下屬的需要。為此而努力的領導,會與他的下屬相處得很好,從而上下一心,有效地、協調一致地進行工作。

2.勇擔責任,分享成功

人人都渴望安全。按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安全需要是僅次於生理需要的一種本質需要。如果你成為下屬的依靠,帶給他安全感,他一定對你忠心耿耿。

當然,光有好心眼是不夠的,你需要通過某些手段證明自己確有保護下屬的能力。例如,下屬出現失誤,上司也有連帶責任。但是你不幫他承擔,他也沒什麼辦法,隻好認打認罰。如果你主動承擔責任,保護他的安全,他會將你視同恩人,從而真誠效命。

李某是某國營廠機電科的保管員。有一次,一位機修工來找他領零件,說是要修理一台進口電機。當時正好進口零件用光了,李某便臨時去市場給他買了一種同型號的國產零件。沒想到,這種零件是劣品,引起了電源短路,將那台價值好幾萬的進口電機燒毀了。領導追究起責任,機電科長說,是他讓李某購買那種零件的。這事要擱在李某身上,非被開除不可;擱在科長身上,就不算太大的事,後來也就不了了之。自此,在工作中,李某處處維護科長。當科長競選廠長時,他還拉攏一大批哥們為他助選。

某副總經理由於動輒指責下屬,深受下屬的鄙視。某天,總經理怒氣衝衝地走進辦公室,無視副總經理的存在,指著製定工作計劃的一位部門經理說:“你寫的什麼計劃?亂七八糟!”這時,那位經常指責下屬的副總經理卻適時地站了出來說:“這個計劃是經過我同意的,責任由我來負!”

從此以後,氣氛完全變了過來,副總經理雖然仍如同過去那樣動輒破口大罵下屬,但下屬對副總經理的態度卻已與從前大為不同。因為,他們意識到副總經理是真的在為他們著想。

令人驚異的是,經過此事後,總經理更加信任這位副總,並對他說:“你早該這麼做了!”

你看,通過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情,副總經理不僅得到了下級的心,同時也贏得了頂頭領導的心,真可謂一舉兩得,本來看似闖禍的事惰,卻意外地帶來了驚喜。

的確,作為下屬,當意外事件發生時,最期望得到的就是上級的支持和庇護,上級的一絲垂顧,一句安慰,都會使下屬感到無比滿足,使他願意向上級敞開心扉,表露心跡。這種對上級的無限信任,是上級領導做好工作所必須的。不過,為下屬承擔責任需要冒一定風險,你有必要衡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扛得住。當然,當下屬犯原則性錯誤時,最好不要為他頂罪。

管理下屬無疑要具備極大的耐心,這是一件吃力但不一定討好的工作。一個人的地位愈高,往往愈無法了解下屬們對你的看法。由於下麵的人總是小心謹慎地觀察領導的一言一行,雖然是在訓話,下屬也可能敏感地猜疑:“領導到底是為了保護自己,還是僅僅為了教訓人?”

有的領導在工作不甚順利時,難免會發發牢騷,並將責任推給下屬,這樣的領導自然無法獲得下屬的尊敬。相反,一位願意承擔責任的領導,卻必然可以贏得下屬的衷心擁護和愛戴。

除了幫下屬擔當責任外,要想真正俘獲下屬的心,領導還要記得與他們分享成功。一個人一旦獲得成功,就會引起別人的妒恨,一個領導獲得了成功,而又忘記了與自己同甘共苦的下屬,他必然會被同伴和下屬疏遠,甚至導致以後的孤立無援。

王彬是一家出版社的編輯,並擔任下屬的一個雜誌的主編。平時在單位裏上上下下關係都不錯,而且他還很有才氣,工作幹得很出色。有一次,他主編的雜誌在一次評選中獲了大獎,他感到十分自豪,逢人便講自己的努力與成就,同事們當然也向他表示祝賀。但過了個把月,他卻失去了往日的笑容。他發現,原來任勞任怨的屬下,似乎都在有意無意地和他過不去,並回避著他。

王彬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原因很簡單,他犯了“獨享榮耀”的錯誤。平心而論,這份雜誌之所以能得獎,他的貢獻當然很大,但這也有下屬的努力,他們當然也應分享這份榮譽。他們不會認為某個人才是唯一的功臣,總是認為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所以這位主編“獨享榮耀”,當然會引得別人不舒服。

因此,當權者應當與他人分享成就,把潛在的危機降低到最低限度。即使是很小幅度的分享,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衝淡敵意,獲得別人的好感。這是因為,對方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與你產生了緊密聯係。許多公司就是通過利益分享計劃,把職員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緊密連在一起。

就個人而言,假設你工作做得頗有成效,贏得了一份獎勵,不要隻為自己接受,將“光環”僅僅安在自己頭上,還要代表整個團隊接受,要讓你的所有下屬與你一起拍照,接受祝賀的同時要強調其他同事和下屬做出的貢獻,並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