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後順治時期,孝莊的政治應對 第2章
其實,“四輔政時期”的許多重大軍情國策,跟順治時期的政治操作手法並無明顯的不同,大抵在孝莊太皇太後的幕後坐鎮策劃之下出台。具體到打擊江南士大夫政策的執行,其源頭可追溯到順治執政的時期。
順治十四年(1657年)引發的一場科場舞弊案,因歲逢丁酉,因此被史家稱為“丁酉之獄”。
順治丁酉科場舞弊案同時發力於順天、江南、河南、山東和山西五個心腹省份,以江南闈案最稱酷烈,順天闈案稍次。現僅就順天、江南兩大科場舞弊案談個大概。
順天闈案發動得最早。當時,這一科,由順治帝欽定的正、副主考官分別是詹事府左庶子曹本榮、右中允宋之繩。同考官則有大理寺評事李振鄴、張我樸等14人。預計從5700名考生中錄取206名舉人,競爭異常之激烈。因此,為確保考試的公平有效,狠殺科舉舞弊之風,諸位監考官臨行之前,順治帝曾經板起麵孔宣布了一條紀律:“考官閱卷有弊者,殺無赦。”隻可惜有人把它當成耳邊風了。
同考官李振鄴、張我樸等人的性情,據說向來是膽大妄為的。“雖名進士,然皆少年輕狂,浮薄寡慮。”大家到得現場,告誡由他告誡,貪官我自為之,大開門庭,廣泛收受賄賂,“爵高者必錄,爵高而黨羽少者乙之;財豐者必錄,財豐而名不素布者又將乙之”。賄賣“關節”的人太多,李振鄴便找來一個叫張漢的窮考生幫辦。
這李振鄴、張漢兩人的關係卻有些糾結不清。李振鄴懼內,卻偏偏生就了一副滔天的色膽。閑來無事,這李振鄴便在京城包養起了一位名叫秋葵的二奶。卻不料順治十四年盛夏之時,老婆從家鄉帶來消息:她要親自上北京來檢查李振鄴同學的作業了。李振鄴這才認真發起慌來。放秋葵走吧,人家秋葵生得可是細腰肥臀的,走起路來屁股一扭一扭的,胸前像有兩個滾圓的活物,一抖一抖的,李振鄴這時正像一隻發情的公狗,一時哪裏舍得!於是,李振鄴與張漢達成合作關係。名義上李振鄴把二奶秋葵全權轉讓給張漢,但是,李振鄴對二奶秋葵保留著大白天行使性權利的特權,其他時間則張漢與秋葵自便。兩人正式建立起了性床上的友好同盟關係。
這樣,李振鄴為了預防後來東窗事發,他自己實際上是不直接收錢的,而是通過張漢從中轉手。不過,張漢這家夥從來就不是一盞省油的燈,他在外麵大量招攬考生,見白花花的銀子大部分落進了李振鄴的腰包,自己隻吃了小額的回扣,心生不平。後來,就悄悄地私吞了一部分考生的錢財。這手法有點像從前軍隊上當官的吃空額,李振鄴壓根兒就不知道有這部分的考生,所以,這部分的考生絕無中舉的希望。不久,李振鄴知道了張漢黑吃黑的把戲,一怒之下,便把本來預留給張漢的那個舉人指標,拿到市場上收熱錢去了。
其時,有另外一個同考官郭濬,是一位書呆子。他原本答應過考生蔣廷彥的人情。但是,右評事張我樸跟蔣廷彥有私仇,竟說服郭濬把蔣廷彥的試卷淘汰。不料,在拉試卷之時卻誤把另一位考生蔣文卓的名字抹去了。
九月發榜之時,許多破財的考生名落孫山,頓時“人情大嘩”。其中,鬧得最凶的卻是蔣廷彥、蔣文卓、張漢三人。事情鬧到沸沸揚揚的程度,十月十六日,刑科給事中任克溥給順治帝上了一道參奏,終於把這個膿瘡輕輕挑破了。
這是順治帝欽點的大案,會同辦案的吏部、都察院自然不敢怠慢。其中,以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王永吉尤其積極,但是,他沒料到自己的親侄子王樹德也蹚了這一潭渾水,他隻得無趣地申請回避。後來,王永吉受此案牽連,被降五級調用。
十月二十七,順治帝的最高指示下來了:李振鄴、張我樸、蔡元禧、陸貽吉、項紹芳、田耜、賀鳴效等7人立即推出去斬首。本來順治帝對這個案子是想窮追猛打的。
這時,有人向順治帝報告:南方又發現重大敵情,可能有大魚上鉤!
順治帝的興趣即時轉移。
江南闈案緊隨著順天闈案,訇然而起。
順治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工科給事中陰應節受秘書院大學士劉正宗攛掇,上疏劾奏道:“江南主考方猷等弊竇多端,發榜後,士子忿其不公,哭文廟、毆簾官,物議沸騰。”陰應節懷疑少詹事方拱乾與主考官方猷共一個老祖宗,所以,這次方拱乾家的老五方章鉞被破格錄取為舉人。
其實,北方籍大臣劉正宗等待這個機會已經很長時間。
這主要起於劉正宗與方拱乾,過去同在南明弘光朝為官時,結下的一段舊怨。當時,有一個叫王之明的少年,自稱崇禎太子在南京城中招搖過市。弘光帝亟亟乎想求得王之明假冒的確切證據,因急召劉正宗、方拱乾共同指證。劉正宗爽快地指認了王之明是一個冒牌貨。方拱乾雖然也心知王之明是一個水貨,卻保持沉默,意在對馬阮專權作一個無聲的抗議。這件事,令外界的輿論指責劉正宗趨炎附勢。劉正宗由此對方拱乾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