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功狗鼇拜的曲終人散 第1章(1 / 3)

第十二卷 功狗鼇拜的曲終人散 第1章

康熙帝在總結自己的生平行誼時,曾經胸中磊磊地講過一句話:“自幼讀書,於古今道理粗能通曉;又年力盛時,能彎十五力弓,發十三把箭,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為。”還講:“當日臨禦至二十年,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時,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康熙這講的實話,愛新覺羅皇室,自太祖努爾哈赤之後,很少能活過60歲的,他的祖父皇太極不過活到50歲多一點的年紀,叔祖多爾袞、父親福臨均死得早,康熙這一把皇帝癮足足過了61年,他當然有點喜不自禁了。康熙死於69歲,他是中國正史上記載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因此,他的驕傲也不是沒有他的道理。

《東華錄》中形容少年康熙的長相為:“天表奇偉,神采煥發,雙瞳日懸,隆準嶽立,耳大聲宏。天縱稍長,則舉止端肅,誌量恢宏,語出至誠,切中事理。”這種辭語,拍馬屁的成分太多。好在現代尚有康熙的繡像流傳下來。隻覺得少年康熙長得有點早熟,很早就懂得擺出了一副胸懷祖國、放眼全球的Pose。老年後的康熙,在經曆過春花夏蟲秋月冬爐之後,像文章寫得高妙,反而顯得月淡風輕了,看上去更像一個慈眉慈目的老頭兒。但是,令我不滿足的是,畫師始終不敢畫出康熙臉上疏落八九顆的麻子。

現今的清史研究表明,康熙帝幼年真正稱得上親近的女人有四個:祖母孝莊太皇太後、嫡母孝惠皇太後、高級侍女蘇麻喇姑以及內務府正白旗漢軍包衣曹璽的妻子孫氏。自幼失怙的康熙帝,從這四個女性身上獲得了真正的溫情。

祖母孝莊太皇太後對於康熙帝而言,恩同再造。後來,康熙帝多次在公開場合,動情地回憶說:“朕自八歲世祖皇帝賓天,十歲慈和皇太後崩逝,藐茲衝齡,音容記憶不真,未獲盡孝,至今猶憾。藉聖祖母太皇太後鞠養教誨,以至成立。”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後逝世後不久,當時已經很懂得兒童心理學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後,為了盡快撫平小玄燁失去母親的心靈創傷,特別指示將小玄燁接在慈寧宮自己的身邊,寸步不離地予以調教。這對於童年玄燁的良性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如此,康熙帝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學習興趣十分廣泛。例如:他從5歲時即開始延請名師開蒙讀書,他的主課是儒學正典“四書五經”。康熙帝在很小的時候就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書,“字字成誦,從來不肯自欺”,這當然是為以後治國、平天下打下理論基礎。但是,他也跟父親順治一樣,對於書法藝術有著特殊的喜愛,“每日寫千餘字,從無間斷”。另外還有一個特別的嗜好,那就是西洋的天文、數理知識。長大後,康熙帝寫了一本叫《數理精蘊》的小冊子。有一次,康熙帝卻興致勃勃地念給祖母孝莊聽:“凡論數度,心始於一點,自點引之為線,自線廣之而為麵,自麵積之而為體,是各三大綱,是以有長麵無闊者謂之線,有長與闊而無厚者謂之麵,長與闊厚俱全者謂之體,惟點無長闊厚薄。”孝莊太皇太後樂嗬嗬地坐在虎皮椅上聽皇孫朗誦。不過,後來,孝莊太皇太後到底忍不住問了孫子一句:“玄燁,我聽你一會兒長的,一會兒闊的,像念繞口令,繞來繞去,都把我繞糊塗了。”說罷,祖孫倆一起快樂大笑。

對於康熙帝的學習興趣,孝莊太皇太後雖然並不幹涉,但是,孝莊卻要求康熙帝時刻保持皇家的禮儀大方,“凡人行為坐臥,不可回顧斜視”。如此,成年後的康熙帝,曾經說過一句發自肺腑的感激之言:“朕自幼齡學步能言時,即奉聖祖母慈訓,凡飲食、動履、言語,皆有規度。雖平居獨處,亦教以罔敢越軼,少不然即加督過,賴是以克有成。”

學文化,端品行,立誌向。這是孝莊太皇太後贈給皇孫康熙帝的九字真言。

嫡母孝惠皇太後是孝莊太皇太後的侄孫女。順治去世後,她跟孝莊修複了親密無間的感情。孝惠皇太後隻比康熙帝大了12歲,自己無親生的子女,她待遇康熙帝也甚親切。因此,與其說孝惠皇太後對待康熙帝像一個慈祥的母親,不如說孝惠皇太後在康熙帝的生活中更像一位清真的大姐姐。她也能滿足成長中的康熙帝對於親情與友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