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功狗鼇拜的曲終人散 第1章(2 / 3)

還有一個蘇麻喇姑,這是一個頗有幾分神秘色彩的聰明女子。她跟孝莊太皇太後一樣,來自於水草豐美的蒙古科爾沁大草原。從小就是孝莊的貼身侍女,也是一個快樂的玩伴,如此,孝莊出嫁時,蘇麻喇姑便跟隨孝莊一起去到了盛京,後來,又一同來到了金碧輝煌的紫禁城。

孝莊對待蘇麻喇姑,從來不把她看成為一個普通的女仆,而把她視為自己的一個知己朋友。孝莊從前跟隨範文程、寧完我一起學習文化,蘇麻喇姑便跟著孝莊在一旁聽課。如此,後來,蘇麻喇姑懂得蒙、滿、漢三種文字,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玄燁幼年時,曾經在福佑寺中住過一段時間,蘇麻喇姑奉孝莊太皇太後之命,住在福佑寺充當小玄燁的監護人。從那個時候開始,蘇麻喇姑充當了康熙帝的滿文啟蒙老師。昭梿在《嘯亭雜錄》中說:“仁皇帝幼時,賴其(指蘇麻喇姑)訓迪,手教國書。”講的就是這件事情。蘇麻喇姑的手很巧,在衣服的縫紉裁剪方麵也是一把高手。小玄燁過去的許多服裝都是蘇麻喇姑親手製作的。蘇麻喇姑做成的衣服,既合身,又好看,玄燁穿在身上,覺得比宮中那些專業裁縫師做出的衣服還靚眼。這是玄燁成長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孝莊太皇太後讓小玄燁稱呼蘇麻喇姑為“額涅”“額娘”,這在滿語中是母親的意思。

最後一個孫氏,她的丈夫曹璽為一個正白旗包衣。曹璽的父親曹振彥曾經做過兩浙鹽運使。孫氏在十七八歲的花季少女年齡,做過皇三子玄燁的保姆。這實際上也是童年玄燁的一個快樂玩伴,她曾經像一個知情知性知心的大姐姐似的,無微不至地關懷過小玄燁。其地位或者類似於《紅樓夢》中帶給過賈寶玉許多童年夢想的襲人姐姐。孫氏也是上三旗包衣出身,她一直到25歲之後方放出宮與曹璽成婚。玄燁童年之時,因為出天花,曾經寄養於左長安街的福佑寺中。當時,奉孝莊太皇太後嚴命,日夜守護於玄燁身邊者,便是蘇麻喇姑與孫氏二人。如此,孫氏留給童年玄燁的回憶,也是溫馨而又親切的。因此,後來,孫氏的長子曹寅長到十五六歲之時,康熙帝立即把他召到身邊,成為頗見信任的近臣之一。曹寅的孫子,便是偉大文學巨著《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

與兒子順治帝幼年時的情形相仿,孝莊太皇太後對於孫子玄燁的漢語教育也特別注重。而且,這個時候,孝莊太皇太後在為玄燁選擇啟蒙帝師時,已經特別注目於那些蔚然成名的名碩大儒了。

熊賜履在順治、康熙年間的儒家理學名儒之中,絕對是一棵參天的大樹。當時人形容他:“以王佐之才,為聖天子輔,啟心沃心,興起鴻業,天下莫不想望其風采。”他是湖廣漢陽府孝感人氏,字青嶽,號素九,親近的小圈子人氏之中也喜歡稱呼他為敬修。熊賜履是順治十五年(1658年)的進士,授庶吉士。康熙四年(1665年),補弘文院侍讀。大約在康熙元年的時候,孝莊太皇太後選中了這個嚴謹的漢臣,作為小皇帝的啟蒙漢語帝師。

四大輔臣主政時期,根據孝莊太皇太後的主導思想,朝廷之政治,大抵處於一種收斂自保的狀態。這在熊賜履這一班新進的理學漢臣眼中,是陳舊不堪的。“於一切政務,思欲率循祖製,鹹複舊章。”因此,熊賜履對於鼇拜等人的胸無點墨卻又意氣淩轢,感到特別的不滿意,他以為一個充滿生機的、新生的清政權,怎麼能掌握在隻識彎弓射大雕的鼇拜等人手中,這不是瞎折騰嗎?

實際上,用鼇拜等人做輔臣,在孝莊太皇太後來說,也是不得已為之的過渡對策。孝莊太皇太後豈有不知道鼇拜這一班人的不喜歡讀書?但是,文化程度不高的鼇拜等一班滿洲功勳舊將,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心眼實,對主子忠心耿耿;這是經過長期的政治鬥爭實踐所檢驗過的,孝莊太皇太後相信自己的眼光。當時,孝莊太皇太後的想法也相當實在:江山是太祖、太宗兩代人經過流血流汗打下來的,並且經過兒子順治帝一代的治理,國家的元氣已經複蘇。她現在隻需護住這個基本盤,守住兒子順治帝時的勝利果實。未來的政局該如何舒展,小玄燁長大後胸中自有成算,這就不是她這個老祖母所應該操心的。她當時應該全力以赴去做的一件事情便是:讓小玄燁接受當時最先進的帝王教育,使未來的玄燁成為一個有作為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