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一開始,百戰驍將吳三桂的突破能力實在是太強了。西北戰區由於清四川巡撫羅森、提督鄭蛟麟、總兵吳之茂和譚宏等人的倒戈,康熙帝很快便失去了四川。吳三桂帶到湖南戰區的楊寶應、夏國相、張國柱、吳應麒等人,也是才華橫溢的軍事將領,他們以不怕疲勞、能打硬戰的連續作戰方式,閃電式地拿下了常德、澧州、衡州、嶽州、長沙等戰略城市。清軍在湖南根本無法立足,於是,全軍收縮到對岸的荊州城,拚死守住自己的生命線。
四川、湖南一時俱失。康熙帝隻得放棄最初的樂觀想法,做長期打仗的準備。這期間他開始堅決地向湖南、西北兩大戰區增兵。西北戰區為確保西安不失,康熙帝以武英殿大學士莫洛為陝西經略,全盤負責大西北戰區的一切軍政事宜。湖南戰區,清軍則構築起了以荊州為重點,襄陽、鄖陽兩城為側翼的品字形陣地,這對於穩定湖南戰局幹係甚大。
但是,吳三桂的氣勢一時仍然未衰竭。南方還有福建耿精忠、廣西孫延齡的倒戈相向,這兩個人對康熙帝的全盤戰略有一定的影響,鄭經與尚之信的影響力則不大。此時,還有一件震動全局的事件發生,那就是發生於西北戰區的提督王輔臣襲殺經略莫洛的兵變事件。康熙帝至此,不得不第三次全盤修正自己的戰略計劃。這一期,用兵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是實行由諸王貝勒領銜的大將軍領兵製。新開設的江浙、江西兩個戰場俱有親王專司進剿。莫洛殉職後,康熙帝則加派多羅貝勒董額、固山貝子溫齊、輔國公綽克托穩定西北戰區。至此,康熙帝從財力、物力、人力、兵力方麵進行了全國總動員。軍事的優勢這才一點一滴地朝著清軍方麵傾斜。
就在康熙帝的平藩軍事逐步展開之時,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在清王朝的北部邊藩東蒙遼西一帶,發生了蒙古察哈爾部首領布爾尼的軍事叛亂。這直接威脅到首都北京的安全。
布爾尼是北元林丹汗的孫子。他是蒙古察哈爾部歸降清朝之後的第三代親王。第一代親王額哲為林丹汗嗣子,皇太極將次女瑪喀塔公主嫁給了他。第二代親王為額哲的弟弟阿布奈。額哲病死後,阿布奈繼娶了自己的嫂子瑪喀塔公主。布爾尼為瑪喀塔與阿布奈的婚生子。布爾尼承襲為親王後,娶了安親王嶽樂之女為妻。平藩之戰興起之時,布爾尼忽然夢想恢複其祖父林丹汗統治時的榮耀,便趁機起兵了。
布爾尼這一手搞得康熙帝有點狼狽。當時,北京城中但凡可機動的滿洲部隊,都開拔到南方戰場去了。北京城留下的宿衛部隊已不能亂動,所以,康熙帝愁容滿臉。
孝莊太皇太後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就提醒康熙帝:你身邊現擺著一個大能人呢,幹嗎不用?
皇祖母是說?康熙帝的表情有點疑慮。
孝莊太皇太後爽快地說:那當然是指圖海。你隻需把任務交給他,兵源什麼的,你不要管,讓他自己去想辦法。
這圖海真有那麼大的能耐?康熙帝始終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