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皇太後就笑了:玄燁,你不要在我麵前打馬虎。這時候,你除了用圖海,還有其他法子可想嗎?
是噢。康熙帝不好意思地撓了一下頭皮。這事就這麼定了。
孝莊太皇太後推薦圖海,應該是有備而來的。當初,順治帝慧眼識才,君臣間曾留下過一種彼此相互珍貴的明麗佳話。後來,圖海受江南秋闈案之牽累,君臣間的感情這才冷淡下來。但是,孝莊卻是曉得圖海這一流人才的好處,雖沒有初夏晴陽般的柔勁清和,卻流動著一種斂容危坐式的純忠。因此,為順治帝修改遺詔時,孝莊叮囑在其中加了一句:“圖海情罪原屈,欲改未及,遇有滿洲都統缺補用。”這導致了圖海後來的大用。康熙九年(1670年)時,圖海升任中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在大學士中排行老三。圖海真的又無限風光了哩。
但是,在三藩盡撤的表態時,圖海再一次站錯了隊。圖海反對撤銷吳三桂藩府的聲音最大,態度也最激烈。這令康熙帝頗為不悅。圖海即知趣地“以病請解閣務”。康熙帝不許。以圖海的耿直敢言,三藩之亂爆發之後,康熙帝覺得讓他主管運送兵餉這項工作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因此,康熙帝讓他兼管戶部事務,作為一種籌餉專才來使用。
國家危難之時,基本上處於半退休狀態的孝莊太皇太後,專門出麵為康熙帝推薦圖海。康熙帝知道自己這皇祖母的老辣,皇祖母那洞穿世事的眼力,他沒有不信服的。不過,康熙帝仍然覺得好奇。康熙帝立馬把圖海叫來。康熙帝交代完作戰任務,當即問圖海:太皇太後講你可以變出一支敢打的部隊,這是怎麼回事?
圖海恭言答道:奴才既已掌管戶部,即知糧餉之去路,並知兵源之所在。目前八旗勁旅雖已悉數開撥。但奴才知八旗王公門下尚有數萬包衣可用。如果能把這部分人的戰鬥潛力激發出來,確是一支不容忽視的戰鬥部隊。
康熙帝至此方恍然大悟。
於是,康熙帝迅速任命羅信郡王鄂劄為撫遠大將軍、圖海為副將軍出關征討布爾尼。羅信郡王鄂劄這時候不過是一個雛鳥兒,圖海擔負起實際的指揮責任。康熙帝知道上三旗那一幫包衣,平時倚仗主子的勢力,一向在北京城爭強鬥狠。因此,出征前特別指示圖海,“須嚴禁將士,申明紀律,凡經過地方,毋得騷擾百姓。”
圖海覺得康熙帝這一番談話有點呆氣。包衣奴平時就是一夥逐利之徒,這時候,你不給他們一點甜頭吃,還打個屁的仗呀。因此,圖海在教場檢閱完部隊,隻下達了一條軍令,部隊晝夜兼程,沿途不宿營休息,隻在馬背上簡單地打個盹兒。但是,沿途所經過的州縣村堡,大家可以放肆地搶掠,本官什麼都沒看到。於是,現場歡聲雷動。這樣,圖海領著的這一支拚湊部隊,由於沿途均有油水可撈,竟然以很快的速度插到了布爾尼所在的遼西營地。四月二十一,大軍到達岐爾哈泰,布爾尼營中來往之人物,已可辨人眉目。圖海再次進行戰地動員:“前此所掠皆士庶家,不足為寶。今察哈爾承元之後,數百年之基業,珠玉寶貨不可勝計,汝等如能獲取之,可富貴終身也。”說完,弓弩上弦,刀劍出鞘,大隊擊鼓鉦以進。將士踴躍殺敵,銳不可當。布爾尼是一個鬱悶男,精心策劃了數年的兵變,竟然被一群沒有經曆過戰事的包衣奴們蹂躪為泥。
這個故事的尾聲,《清朝野史大觀》中講得饒為有趣:“公分散財帛,獎勵士卒而歸。陛見時,聖祖責其擄掠宣府等郡縣,以有司劾章示之。公謝罪曰:‘臣實無狀,然以輿儓之賤,禦方強之敵,若不以財帛誘之,何以得死力?然上待臣奏績而後責之,實上之明也。’聖祖大悅曰:‘朕亦知卿必有所為也。’複令公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