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嗬!親愛的母親,這夜是如此的寂靜,沒有一隻夜鶯低唱,也沒有一個夜遊的神祗輕嗽,有的隻是孩兒的心浪澎湃,同學們早已到了睡鄉,雨後昏昏慘慘的月兒半窗,伴著孤寂的孩兒,但願母親不要對月思量,不然怕要看見你兒瑩瑩的眼淚。母親!你已鱗傷樣的心,又怎樣擔當!

是的,母親!“茂兒是青年,是未曾開放的瓊葩仙蕊,是包含著無限的生機,不應當常常說悲觀話,不應當過於孤僻。”母親,感謝你每封信都是如此的勉勵我——並且孩兒也知道這時候母親的心是怎樣的淒酸!但是,母親!孩兒在你的懷抱裏時,已為母親那一雙含愁蓄淚的眼,種下了多悲善感的根苗。母親嗬!為了無義的父親,糟踐了你可貴的青春,失去了你的健康——成了失眠的病根——有時一夜不睡,第二天你還是要照樣的去上課,要照樣的招呼你的孩兒,這種勉強支持怎麼能長久。孩兒隻要想到,便不由得心驚!母親,為了你的不幸,孩兒感覺到世界的殘苛,感覺到人類的褊私。母親嗬!你不要含淚強笑吧!不要顧慮孩兒,把頭藏在被底偷哭吧。更不要對孩兒勉強說樂觀的話吧!要知道母親的心浪是和孩兒息息相通的啊!

——你的茂兒手稟

這一封書信寫得十分懇切,不由得我為這不幸的母子垂淚,尤其是那青年的茂兒在孩提的童心中,已深印上憂鬱的心影。然而秀貞不幸的遭遇的事實我並不曾明白,我因對秀貞說:“你把世事看平淡些,並且希望你當它是一篇絕高的文藝看吧!無論如此悲哀的遭遇,對你總不是無益的,至少你可以認識人類的背麵,如果你肯告訴我,因此得到同情的共鳴,多少可減卻拘滯的意味,而使它形成更大的悲哀,——最高的情緒。

秀貞似乎很為我的話感動,她眼中放出慨激的奇光,決然道:“隱姊!我值得向你敘說。我相信你能溶解不幸者的悲哀,但是不免加增我的傷感,並且不知從哪裏說起,有幾頁關於這事實的記錄,請你看看吧。”

“這也許比述說更能使你明白些。”於是秀貞從一個小箱子裏,拿出一個小小的本子來,並且掀開遞給我道:“以前的不必看吧,那是沒什麼關係的。你就從這一頁看起好了!”我果然依她所指的地方看去。——

九月六日昨天無意中得到道懷從上海打來的電報,知道他就要到家了,我們已經分別九年,不知道他近來身體怎樣?……茂兒已經十三歲了,今年高小已經畢業。他聽見這個消息,再看見這個聰明活潑的孩子,不知道怎樣喜歡呢。感謝上帝!雖然也有這一天,使我的道懷學成歸來。九年來所受的孤淒和勞瘁的苦痛都有了代價。記得這九年中每逢風雨淅瀝之夜,讀古人詞:“——而今寂寞人何處,脈脈淚沾衣,空房獨守,風穿簾子,雨隔窗兒……”總好象是故意形容我,奚落我,常常不能終篇,便柔腸若絞,淚濕枕菡。

母親嗬!親愛的母親,這夜是如此的寂靜,沒有一隻夜鶯低唱,也沒有一個夜遊的神祗輕嗽,有的隻是孩兒的心浪澎湃,同學們早已到了睡鄉,雨後昏昏慘慘的月兒半窗,伴著孤寂的孩兒,但願母親不要對月思量,不然怕要看見你兒瑩瑩的眼淚。母親!你已鱗傷樣的心,又怎樣擔當!

是的,母親!“茂兒是青年,是未曾開放的瓊葩仙蕊,是包含著無限的生機,不應當常常說悲觀話,不應當過於孤僻。”母親,感謝你每封信都是如此的勉勵我——並且孩兒也知道這時候母親的心是怎樣的淒酸!但是,母親!孩兒在你的懷抱裏時,已為母親那一雙含愁蓄淚的眼,種下了多悲善感的根苗。母親嗬!為了無義的父親,糟踐了你可貴的青春,失去了你的健康——成了失眠的病根——有時一夜不睡,第二天你還是要照樣的去上課,要照樣的招呼你的孩兒,這種勉強支持怎麼能長久。孩兒隻要想到,便不由得心驚!母親,為了你的不幸,孩兒感覺到世界的殘苛,感覺到人類的褊私。母親嗬!你不要含淚強笑吧!不要顧慮孩兒,把頭藏在被底偷哭吧。更不要對孩兒勉強說樂觀的話吧!要知道母親的心浪是和孩兒息息相通的啊!

——你的茂兒手稟

這一封書信寫得十分懇切,不由得我為這不幸的母子垂淚,尤其是那青年的茂兒在孩提的童心中,已深印上憂鬱的心影。然而秀貞不幸的遭遇的事實我並不曾明白,我因對秀貞說:“你把世事看平淡些,並且希望你當它是一篇絕高的文藝看吧!無論如此悲哀的遭遇,對你總不是無益的,至少你可以認識人類的背麵,如果你肯告訴我,因此得到同情的共鳴,多少可減卻拘滯的意味,而使它形成更大的悲哀,——最高的情緒。

秀貞似乎很為我的話感動,她眼中放出慨激的奇光,決然道:“隱姊!我值得向你敘說。我相信你能溶解不幸者的悲哀,但是不免加增我的傷感,並且不知從哪裏說起,有幾頁關於這事實的記錄,請你看看吧。”

“這也許比述說更能使你明白些。”於是秀貞從一個小箱子裏,拿出一個小小的本子來,並且掀開遞給我道:“以前的不必看吧,那是沒什麼關係的。你就從這一頁看起好了!”我果然依她所指的地方看去。——

九月六日昨天無意中得到道懷從上海打來的電報,知道他就要到家了,我們已經分別九年,不知道他近來身體怎樣?……茂兒已經十三歲了,今年高小已經畢業。他聽見這個消息,再看見這個聰明活潑的孩子,不知道怎樣喜歡呢。感謝上帝!雖然也有這一天,使我的道懷學成歸來。九年來所受的孤淒和勞瘁的苦痛都有了代價。記得這九年中每逢風雨淅瀝之夜,讀古人詞:“——而今寂寞人何處,脈脈淚沾衣,空房獨守,風穿簾子,雨隔窗兒……”總好象是故意形容我,奚落我,常常不能終篇,便柔腸若絞,淚濕枕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