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陽明心學第一步:靜坐
問:“近來用功,亦頗覺妄念不生,但腔子裏黑窣窣的,不知如何打得光明?”
先生曰:“初下手用功,如何腔子裏便得光明?譬如奔流濁水,才貯在缸裏,初然雖定,也隻是昏濁的。須俟澄定既久,自然渣滓盡去,複得清來。汝隻要在良知上用功,良知存久,黑窣窣自能光明矣。今便要責效,卻是助長,不成功夫。”
【譯文】
黃修易問:“近來用功,頗有妄念不生的感覺,但心裏漆黑一片,不知如何使它光明起來?”
先生說:“起初用功,怎麼能使得心裏光明?好比洶湧的濁水,才貯藏在缸裏,雖然靜止不動了,也還是渾濁的。必須澄定的時間長了,水中的渣滓才會沉澱下來,才會變為清水。你隻要在良知上下功夫,良知存養久了,漆黑的地方自然能光明起來。如今你要求速效,卻有揠苗助長的毛病,不是真正的功夫。”
【度陰山曰】
靜坐方式,無論是儒釋道哪一家,都異曲同工。靜坐方式隻是形式,並不重要,靜坐的原因和靜坐的好處才重要。
王陽明年輕時在山頂靜坐,許久後,突然睜開眼對書童說:“你去山下迎接我兩位客人。”並說出了客人的名字。書童莫名其妙,因為這兩人離此處非常遠,而且很久不來往,也沒有任何蛛絲馬跡證明兩人會來。”
雖然有種種疑惑,書童還是向山下走。走到半山腰,就看見了那兩位客人。書童驚訝得合不上嘴,把下山的原因說給兩人聽,兩人也是驚疑萬分。
有人說,王陽明有未卜先知的本領。王陽明的解釋是,靜能生慧,如果靜得很純粹,是真能看到不遠未來的。
按傳統哲學、宗教觀點,人是能和天溝通的,溝通得好,就叫天人合一。所謂“天”,可能是客觀環境,也可能是宇宙釋放的一種信號。天人合一,就是要人適應客觀環境,不逆天而行;就是要人於絕對安靜處,心平氣和下接收宇宙的信號。
人在人間是平視,天在天上,則俯瞰一切,所以天能預知,和天溝通後,人也就能預知。
當然,這隻是就理論而言。在陽明心學中,靜坐的目的是為了讓平時忙亂的心平靜下來,空下來。唯有如此,才能有下一步的可能:在良知上下功夫。
靜坐需要多久?要很久。王陽明的比喻是這樣的:總是忙來忙去的人,其心就如洶湧的濁水,雖然放在缸子裏,經過一段時間後,靜止不動了,但它依然渾濁。必須澄定的時間長了,水中的渣滓才會沉澱下來,才會變為清水。
由此可知,王陽明所說的靜坐,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讓心(洶湧的濁水)安靜下來(靜止不動),第二階段則是靜靜地等待水中的渣滓沉澱下去,變為清水。
在靜坐上,不可著急,一旦著急,就又回到不靜狀態,要多付出時間。時間一久,心裏自然開始光明。如果靜坐的時間功夫不到,那心裏仍然是一片漆黑。
學陽明心學第一步:靜坐
問:“近來用功,亦頗覺妄念不生,但腔子裏黑窣窣的,不知如何打得光明?”
先生曰:“初下手用功,如何腔子裏便得光明?譬如奔流濁水,才貯在缸裏,初然雖定,也隻是昏濁的。須俟澄定既久,自然渣滓盡去,複得清來。汝隻要在良知上用功,良知存久,黑窣窣自能光明矣。今便要責效,卻是助長,不成功夫。”
【譯文】
黃修易問:“近來用功,頗有妄念不生的感覺,但心裏漆黑一片,不知如何使它光明起來?”
先生說:“起初用功,怎麼能使得心裏光明?好比洶湧的濁水,才貯藏在缸裏,雖然靜止不動了,也還是渾濁的。必須澄定的時間長了,水中的渣滓才會沉澱下來,才會變為清水。你隻要在良知上下功夫,良知存養久了,漆黑的地方自然能光明起來。如今你要求速效,卻有揠苗助長的毛病,不是真正的功夫。”
【度陰山曰】
靜坐方式,無論是儒釋道哪一家,都異曲同工。靜坐方式隻是形式,並不重要,靜坐的原因和靜坐的好處才重要。
王陽明年輕時在山頂靜坐,許久後,突然睜開眼對書童說:“你去山下迎接我兩位客人。”並說出了客人的名字。書童莫名其妙,因為這兩人離此處非常遠,而且很久不來往,也沒有任何蛛絲馬跡證明兩人會來。”
雖然有種種疑惑,書童還是向山下走。走到半山腰,就看見了那兩位客人。書童驚訝得合不上嘴,把下山的原因說給兩人聽,兩人也是驚疑萬分。
有人說,王陽明有未卜先知的本領。王陽明的解釋是,靜能生慧,如果靜得很純粹,是真能看到不遠未來的。
按傳統哲學、宗教觀點,人是能和天溝通的,溝通得好,就叫天人合一。所謂“天”,可能是客觀環境,也可能是宇宙釋放的一種信號。天人合一,就是要人適應客觀環境,不逆天而行;就是要人於絕對安靜處,心平氣和下接收宇宙的信號。
人在人間是平視,天在天上,則俯瞰一切,所以天能預知,和天溝通後,人也就能預知。
當然,這隻是就理論而言。在陽明心學中,靜坐的目的是為了讓平時忙亂的心平靜下來,空下來。唯有如此,才能有下一步的可能:在良知上下功夫。
靜坐需要多久?要很久。王陽明的比喻是這樣的:總是忙來忙去的人,其心就如洶湧的濁水,雖然放在缸子裏,經過一段時間後,靜止不動了,但它依然渾濁。必須澄定的時間長了,水中的渣滓才會沉澱下來,才會變為清水。
由此可知,王陽明所說的靜坐,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讓心(洶湧的濁水)安靜下來(靜止不動),第二階段則是靜靜地等待水中的渣滓沉澱下去,變為清水。
在靜坐上,不可著急,一旦著急,就又回到不靜狀態,要多付出時間。時間一久,心裏自然開始光明。如果靜坐的時間功夫不到,那心裏仍然是一片漆黑。
你可以把靜坐先當成一種目的,當你的心光明時,靜坐就成了讓你心光明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