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怎一個“尊老愛幼”了得——《散步》主題芻議(3 / 3)

3.對生命的尊重

在散步的路上,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對如此兩難選擇,作者曾這樣來表露自己的心跡:“隻有人類才不但保護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謂中青年人吧,其責任的沉重可想而知。”“我”在一邊是老、一邊是幼的矛盾衝突中,理智地選擇了遵從母親的意願,所體現出的不僅愛幼更加尊老的情懷,令人感佩,它折射出作者尊重並善待衰老生命的光輝。

這樣的尊重不僅存在於“我”對“母親”的態度上,也同樣體現在母親對“我”和孫兒的順從上。“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所以才有原先因為“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而不願出去走走,而聽了“我”的勸告後“信服地點點頭”而欣然參加這樣一次極為難得的心靈之旅。雖然孫兒要走小路的想法與自己有衝突,但經過短暫的思考,她憐愛地“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決然提出:“還是走小路吧。”母親的善解人意、設身處地、對兒子的無限信任和對孫子的由衷疼愛,使得她的生活充滿了溫情,她的生命也更有了延續下去的理由。作為飽經滄桑的母親,她知道自己是生命,兒子和孫子更是生命,家人之間就要以生命和生命互相對待。她更清楚,生命還需要相助,所以她非常坦誠地提出:“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這是她對生命狀態的清醒認識,也是她對兒子的無比信賴,更是她借此品嚐甜蜜與幸福的契機。兒子懂得了母親的意思,他也義不容辭地承擔了背負的責任——背小的,背老的,將整個世界背起來,中青年人責無旁貸。

4.對生命的擔當

正如作者所說“沉重的責任,自需背負”,為了突出勇於擔當生命的責任,文章中有了“歧路之爭”,由身為中年的“我”來裁決,而“我”卻不能兩全。由於“我”在家庭中的獨特身份和地位,這樣的爭執仲裁權“取決於我”,因為“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而“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她總是聽我的”。正是家人對自己的無比信任,“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一個強壯的生命作為家庭中的頂梁柱,上要贍養老人,讓母親安享晚年;下要撫養孩子,關心教育,讓他健康成長;同時還要與妻子相濡以沫,和睦相處,讓她幸福快樂。這種對生命責任的勇於擔當和義不容辭,突出表現在遇到危難之時。正因為如此,當在蜿蜒的小路上遇到母親與兒子都走不過去的時候,“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通過這樣的描寫,作者巧妙地“滲透”了社會倫理的重大主題,極為含蓄地寫出了“我”作為一個站在老與幼、新與舊生命之鏈連接點上的中年人對生命和社會的責任。

文章的最後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是文眼所在,是文章主題和思想情感的升華,與文章的第四段中“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前後呼應,對全文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樸素的文字裏,飽含著責任,滿溢著溫馨,閃爍著理性,讓我們在欣賞生命之美的同時,感受到了生命的分量。

不難看出,作者寫景物的一草一木,寫人物的一舉一動,自始至終都在圍繞“生命”這一凝重而宏大的主題,強化“生命”意識,弘揚“生命”精神,張揚“生命”本性,凸顯“生命”責任;熱愛“生命”,珍視“生命”,善待“生命”,關懷“生命”,“生命”的旗幟在高高飄揚!

所有這些,都不是一個“尊老愛幼”所能代表得了的!

“這樣的一次散步,表層的是生活,深層的是生命;表層的是溫馨和諧的親情,深層的是對生命的愛惜和珍視;表層的是親人的互敬互愛,深層的是對生命的追問和思考。”(袁愛國語)為什麼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時,總是匆匆地“走過”,停留於淺表,滿足於膚淺,而不能深入其“肚腹”,進入其“心髒”,貫通其“血脈”,穿越其“靈魂”,審視其“全身”?因為它需要有“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的眼界與氣度,需要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堅持與自信,還要有“漫卷簾衣延草色,欲回春氣入書叢”的求實與察變,而這些往往是我們較為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