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不應該那麼改動——《肖邦故園》課文與譯文的比較分析(2 / 3)

二、對句子的改動

(1)課文:

弗雷德雷克·肖邦的搖籃就放在這兒的一間小室裏。它曾經是個相當熱鬧的處所,斯卡爾貝克家族在這兒修建了一座宮殿式的府第。院子裏和花園裏想必到處是人……這兒原先也該有……還有幹草垛。

譯文:

弗雷德雷克·肖邦的搖籃就放在這兒的一間小室裏。我們簡直不能想象這地方當年的模樣,它曾經是個相當熱鬧的處所,斯卡爾貝克家族在這兒修建了一座宮殿式的府第。……還有幹草垛。

“我們簡直不能想象這地方當年的模樣”強調的是作者的主觀感受,緊接著對處所情景的描寫是作者據此的推斷與想象,而非一種寫實,去掉之後,後麵的“想必”與“也該”就沒有了著落,使得語言前後表述的相關性不緊密,缺少了必要的照應,內容上顯得突兀而不自然。

(2)課文:

德居斯太因侯爵對肖邦說過……

譯文:

在參加周末音樂會的時候,盡管我們身邊是形形色色的聽眾,我們也能重複一遍德居斯太因侯爵對肖邦說過的話……

刪去的這句話交代了引用德居斯太因侯爵話語的背景,它雖然是德居斯太因侯爵聽肖邦演奏的感受,但卻說出了包括讀者在內的所有聽眾的感受,非常自然地引出後麵的話題:肖邦是在用他的音樂同各種各樣的聽眾促膝談心,而不僅僅是在同德居斯太因侯爵促膝談心。

(3)課文:

然而,這裏最美的是冬天。……如今既沒有馬,沒有雪橇,也沒有狐裘,更沒有裹著狐裘的美女。沒有母親,沒有姐妹——隻有無邊的靜寂。

譯文:

然而,這裏最美的是冬天。……如今既沒有馬,沒有雪橇,也沒有狐裘,更沒有裹著狐裘的美女。既沒有瑪麗亞·沃金斯卡,也沒有德爾芬娜·波托茨卡,亦不見那第一位情人——康斯丹齊亞·格瓦德科夫斯卡。沒有母親,沒有姐妹——隻有無邊的靜寂。

被刪去的三句話是對“裹著狐裘的美女”的具體交代,而她們非凡的身世、幢幢的身影、美麗的姿容、婀娜的舞姿、美妙的歌喉都與現在的“靜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幾個“美女”都曾經對肖邦的生活與藝術產生過重大影響:瑪麗亞·沃金斯卡(又譯作瑪麗亞·沃德辛斯卡)(1819—1897),是波蘭女鋼琴家,肖邦曾在1836年向她求婚;德爾芬娜·波托茨卡(又譯作黛菲娜·波托茨卡)(1805—1877),是肖邦的女友,以美貌聞名,有藝術才華;康斯丹齊亞·格瓦德科夫斯卡(又譯作康斯坦斯·格拉德科夫斯卡)(1810—1889),是女歌唱家,肖邦的第一個戀人,1830年10月2日在肖邦於華沙舉行的告別音樂會上唱過歌。肖邦的許多作品的創作靈感,就來自她們幾個。所以,這三位美女是不能從肖邦的生活中被“刪去”的。

(4)課文:

這幢清寒的小屋,遠離通衢大道,煢煢孑立於田野之間,隱蔽在花園的密林深處,恰恰是在這貴族府第簡陋的側屋裏誕生出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天才之一——肖邦,這個歐洲文化偉人中的一個,他的作品不僅為歐洲的音樂增輝,而且使整個歐洲文化放出異彩。

譯文:

這幢清寒的小屋,遠離通衢大道,煢煢孑立於田野之間,隱蔽在花園的密林深處,這正好應了一句箴言:神飛荒野,樂在自由。否則如何理解:恰恰是在這貴族府第簡陋的側屋裏誕生出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天才之一呢?——肖邦正是那些造就了今天稱之為歐洲文化的偉人中的一個,他的作品不僅為歐洲的音樂增輝,而且使整個歐洲文化放出異彩。

原文引用了一句箴言,目的在引出自然景象與生活在其中人物的關係,刪去以後,兩者之間缺乏必然聯係。而後文的很大篇幅說的都是這種聯係。“肖邦正是那些造就了今天稱之為歐洲文化的偉人中的一個”顯然要比“這個歐洲文化偉人中的一個”表述更為準確,因為其不但交代了“文化”“偉人”這些概念的來曆,說的是人們今天的認識,與以往包括對肖邦在內的認識形成對比,而且對肖邦在歐洲文化史上的獨特地位與價值也作了充分肯定;而後者則是一個簡單判斷,說的隻是某種事實而已。

(5)課文:

秋天又別有一番風味。……那麼多的樂曲。

於是,我們開始理解那個客死遠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鬱悶:久別經年,他隻能依稀記得“國內唱的歌”。

譯文:

秋天又別有一番風味。……那麼多的樂曲。我們望著樹上光禿禿的枝柯,悄聲哼起了一支歌曲:

樹兒自由地生長

葉兒輕輕地飄落……

於是,我們開始理解……“國內唱的歌”。

譯文中有許多寫參天大樹的文字都被刪去了,但原文中所著重描寫的景色之一正是那些大樹。這幾句被刪也是如此,因為此段主要寫的是樹及其落葉,“我們”觀察的正是這一自然景象,哼起歌曲也是一種自然的反應,這是“我們”對肖邦音樂的體會,也是“我們”對肖邦思想情感和藝術生命的感悟,可謂觸景生情,與後麵的“於是”和“理解”銜接得更緊。

三、對段落的改動

(1)課文:

過去生活的痕跡已蕩然無存。19世紀,這兒是個被人遺忘了的角落。

譯文:

過去生活的痕跡已蕩然無存。正如我說過的那樣,如今甚至難以想象昔日那種繁榮的景況。熱那佐瓦沃拉經曆過暴風雨式的變遷,它的曆史,一如整個波蘭的曆史,充滿了驚心動魄的事變和無法解釋的衰落。19世紀,這兒是個被人遺忘了的角落。

與上文緊密呼應,仍然沿著“不能想象”來說。同時,把熱那佐瓦沃拉的變遷曆史與波蘭的曆史巧妙地連接了起來,為下文寫熱那佐瓦沃拉的“事變”與“衰落”張本,也為寫肖邦與波蘭的關係埋下伏筆。而沒有關於“事變”與“衰落”的敘述,熱那佐瓦沃拉就不會成為“被人遺忘了的角落”,就不能使後文的介紹成為自然。

(2)課文:

要更好理解肖邦音樂同波蘭風光的聯係,……事情並不那麼簡單。誠然……並且給予應有的評價。一年四季都得細心觀察這些色彩。

譯文:

要更好理解肖邦音樂同波蘭風光的聯係,……事情並不那麼簡單。我以為,我們對馬佐夫舍風景的價值估計過低了。誠然……並且給予應有的評價。我不知道,這兒的風光是否能使一個外國人賞心悅目。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一位波蘭作家尤利烏什·卡登·班德羅夫斯基曾經思考過這件事,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