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孩子需要建構哪些人格


我們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我們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必須選擇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世界上所有先進的教育,都一直肯定地認為,人的教育,應該先建構人格,再學習人創造的知識。

建構人格不是在我們傳統意義的課堂上能夠完成的,因為每個孩子生來都不同,他們也必須在後期發展中形成不同的個性,同時他們得有需要適合於人類社會的特征。這就需要成人的設計和引領,我們來盤點一下作為一個人要想生活得很好,哪些人格元素比學習知識更加重要。


第一節

人格元素

目前國內的教育中,幼教比學校教育多元化一些,台灣的一位教育專家發現在台灣現行的幼教模式達十幾種,有傳統填鴨式、開放式教學、單元式教學、主題式教學、福祿貝爾教學、蒙台梭利教學、吉爾福特創造思考教學、皮亞傑認知學教育、精熟教學、感覺統合教學、零歲方案教育、華德福教育、瑞吉歐教育、電腦教學、雙語教學、綜合式教學等。

但是所有的人都會明白,教育不是隻有學習知識和考高分。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這就要拷問教育的本質了。教育是為了教育,還是為了教育者的愛好,還是等待著某個強大權力的選擇?總之人們花了二十年或者更久的時間去接受教育,目的肯定不是隻為了讓自己的民族更高級,為了社會人群更美好,更加實際的意義恐怕單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為了生存得容易一些。如果我們睜開眼睛看一下考試給我們孩子帶來光明前途的機會並不可靠、而且不是那麼普遍的話,那麼我們如何能讓教育的功能更加廣闊一些,廣闊到我們的孩子無論考上什麼和沒有考上什麼,都因為所受的教育而受益,教育真正支持到每個人的生命過程。要達到這一點其實並不難,隻要做到“孩子是腳,教育是鞋”就可以。

說到“孩子是腳,教育是鞋”就等於說到了一種決心,等於說教育者要讓教育適合於每個孩子的需要,適合於人類的生活需要,順應於人的發展規律。在人的發展規律中,有一條極其重要的就是,人類在6歲之前要建構自己的人格。人格的元素特別複雜,隻是自然元素就有這些:

1.人類基因所行成的天然特質;

2.家族遺傳特質;

3.胚胎期母親的體內外環境影響;

4.有沒有外來靈魂注入還不清楚;

5.家庭文化影響;

6.家庭生活方式影響;

7.父母家人態度影響;

8.父母教育行為影響;

9.學校教育影響。

我們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我們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必須選擇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世界上所有先進的教育,都一直肯定地認為人的教育應該先建構人格,再學習人創造的知識。建構人格不是在我們傳統意義的課堂上能夠完成的,因為每個孩子生來都不同,他們也必須在後期發展中形成不同的個性,同時他們得有需要適合於人類社會的特征。這就需要成人的設計和引領,要盤點一下作為一個人要想生活得很好,哪些人格元素比學習知識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