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對31軍可謂恨之入骨,決定由西路第65聯隊長兩角業作尾隨而去,不把31軍打掉不罷休,剛接近定西,卻發現韋雲淞率領173、174師抵達定西,31軍實力大增。兩角業作大佐立即將新情況上報荻洲立兵中將,日軍第13師團深知桂係的軍隊難纏,更何況又增加了新力軍,隻能放棄了對31軍的追擊,集中全部主力,讓兩角業作大佐的西路軍撤回,作為在蚌埠、臨淮關強渡淮河,向北岸發起進攻的預備軍。
由於明光的劉士毅在淮河以南成功的滯留了日軍,讓駐守在淮河北岸的於學忠第51軍有了準備的時間,不僅從容炸掉了淮河大橋,還讓51軍113師能夠及時趕到,與114師組成有效的配合,雙方在小蚌埠展開激戰,傷亡甚重。12日,51軍向澥河、澮河方向撤退。
就在荻洲立兵中將率領十三師團與於學忠在小蚌埠激戰之時,李宗仁命令第59軍軍長張自忠率部馳援,進至固鎮地區,協同第51軍在淮河北岸地區頑強抗擊日軍。2月13日,第59軍調至固鎮附近,接替了第51軍的防地。第51軍撤至西寺坡車站一帶休整。第59軍部署第38師(欠第81旅)防守固鎮以西瓦疃集至楊店子之線,第180師防守楊店子至固鎮東南徊小樓之線,軍部位於任橋。
此時日軍第13師團主力的大部進至淮河以北。淮河以南形成暫時的空虛。
趁虛而入,是李宗仁從不放棄的要訣,立即命令,第31軍173師由淮南鐵路向上窯、174師向鳳陽進發,命令在合肥整編的第七軍由合肥向明光、定遠分別實施側擊;同時要求空軍支援,轟炸蚌埠、臨淮關之敵。如果一切如願,這將是李宗仁的津浦線南收官之戰。即使不能如願,也能迫使日軍將已渡淮北的主力撤回淮河以南。
2月15日,張自忠乘機命令第180師和第38師各組成一個加強團,向小蚌埠之敵實施反擊。經戰鬥,收複小蚌埠,淮河以北的日軍全部撤回淮河以南,達到了預期目的。
在淮河南岸,由桂係主力組成的戰網已經鋪開,以第七軍、三十一左右側擊,以先期到達的第48軍138師固守底線定西爐橋地區,命令48軍176師立即結束整編,趕往定西,其中就有還在徽州遛達的1056團。
淮河大戰正酣,怎不讓張義純心急如焚,汽油一到,立即出發。
汽車一動,早有新四軍參謀部張雲逸將軍讓人送來情報,蕪湖已經失陷,1056團如果再走蕪湖,就會落入日軍第六師團的手中。莫敵大驚,也由衷的認為自己命好,有了之前的交好,才有了今天的回報,僅這條消息,就值得三十萬大洋。
立即改道,從池州過江,直往安慶。軍情緊急,莫敵把二十輛車上的物資全部卸下,由黃天化率領一二三營登車出發,立即以最快的速度沿銅陵廬江趕往定西爐橋地區,加入526旅戰鬥序列。自己陪著張義純步行趕往安慶,把張義純安置在安慶後,過桐城廬江,與大部隊彙合。
路上,莫敵把情況告訴了張義純,張代省長立即將消息上報總參謀部,認為第六師團的出現,表明日軍不僅會打通津浦線,同時也會沿長江西進,請江防部隊做好戰鬥準備。同時建議,由已經到達宣城的新四軍第一支隊陳毅傅秋濤部北渡長江,在無為含山一帶搔擾日軍後勤,讓日軍不能放手進攻。歙縣岩寺一帶的防禦交由新四軍第二支隊張鼎丞粟裕部負責,新四軍軍部進入涇縣,接手第一支隊離開後的宣城一帶防務。同時請湘28軍迅速北渡錢塘江,進入杭嘉湖一帶,對日軍的南京後路進行搔擾,力爭拉回部分日軍,減低淮河一帶的壓力。
白崇禧立即采納了張義純的建議,因為2月17日後,津浦路北段形勢趨緊,日軍開始由濟寧向運河以西進攻。為了增加北線的力量,張自忠部調赴臨城。津浦路南段表麵上仍由於學忠的第51軍與日軍隔淮河對峙,實際上由桂係三軍在淮河以南與日軍火拚,但凡能夠減低一絲淮河一帶的壓力,肯定采用。
莫敵,好長時間以來,沒有走過這種長時間的急行軍,最難受的,每個戰士都成了輜重員,莫敵也不例外,背上背著一箱子彈,壓得兩條小短腿直打哆嗦。